2025-08-16 18:09:49

我叫小桃,是小姐的貼身丫鬟。

周文遠被革去功名那天,大雨滂沱,雨點砸在青石板上像碎玉崩裂,濺起的水花冰冷刺骨。

他一身狼狽地被趕出上京,濕透的衣袍黏在身上,發(fā)絲垂落遮住眼,比喪家之犬還不如。

再次見到他,是在邊關(guān)的慈濟堂旁。

風沙卷著枯草掠過土墻,遠處傳來牧羊人嘶啞的吆喝。

他搭了個破舊的草棚,幾根歪斜的木柱撐著茅草頂,漏著天光。

他就坐在那兒,用炭筆在粗紙上一筆一畫教那些沒人管的野孩子們讀書,聲音低沉卻清晰,像從黃土深處傳來。

我常帶著慈濟堂里那個最瘦小的孤女去蹭課。

她的小手總是冰涼,攥著我的衣角,怯生生地躲在陰影里。

那天陽光斜照,草棚下浮塵飛舞,像金粉般在光柱中旋轉(zhuǎn)。

周文遠教孩子們讀他親手寫的那本《柳氏云溪記》。

當讀到“她不是影子,她是光”時,他的聲音忽然哽住,喉結(jié)上下滑動,眼眶泛紅,終是低著頭,再也沒法繼續(xù)。

風從棚隙灌入,吹得紙頁嘩嘩作響,仿佛有人在輕聲啜泣。

我當時就想,這世上,終于又多了一個懂小姐的人。

當晚,當年府里的沈婆子拄著拐杖找來了。

夜色濃重,檐角滴水聲斷續(xù),她老得不成樣子,背駝得像座小山,每走一步,拐杖叩地都像敲在人心上。

她一言不發(fā),哆哆嗦嗦地從破棉襖的夾層里,掏出一塊褪了色的絹布——那是半張詩箋,邊角焦黃,似曾遇火。

“影亦有心向朝陽,不羨枝頭第一芳。”

我一眼就認出,那是小姐十歲生辰時寫的。

指尖撫過字跡,墨痕已淡,卻仍能觸到當年她提筆時的倔強。

當年,尚書夫人,也就是小姐的嫡母,看到這詩,一把撕了半張,罵她是庶出的賤種,也敢妄談志向,該掌嘴。

沈婆子顫著聲說:“當年夫人要把詩燒了,是小姐……是小姐偷偷撿回這半張,藏了起來。她說,‘總有一天,會有人懂的’。”

我的眼淚當場就下來了,滾燙地砸在手背,哭得像個孩子。

屋外風聲嗚咽,燭火搖曳,映著墻上她幼年習(xí)字的影子,仿佛她還在那里,靜靜站著。

我連夜就著燭火,將那首詩補全,筆尖顫抖,墨滴暈開,像一滴未落盡的淚。

第二天一早就交給了周文遠。

三日后,義倉高大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那首完整的詩,筆鋒蒼勁,力透墻背,每一劃都似刀刻斧鑿。

邊城的百姓,無論識字不識字,都開始傳誦它。

風過處,有人低聲吟哦,孩童在巷口拍手唱和,那聲音如溪流,緩緩滲入這座荒涼邊城的骨縫。

李守義大統(tǒng)領(lǐng)就是因為這首詩,下令重查柳家舊案。

他翻出蒙塵的卷宗,派人暗訪舊仆,頂著朝中壓力,甚至有人深夜投書恐嚇,說莫要翻舊賬惹禍上身。

但他不為所動,只道:“若她地下有知,也該得一聲公道。”

他將沈婆子傳喚至公堂,老人家跪在地上,枯瘦的手緊握拐杖,哭著說出了那個埋藏多年的秘密——柳云昭小姐幼時,曾指使家仆將云溪小姐推入井中,尚書夫人知曉后,非但沒罰,反而說“賤命一條,死了干凈”。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有老臣斥責,說這是陳年舊事,不足為據(jù)。

我聽人說,李統(tǒng)領(lǐng)當場拍案而起,雙目赤紅,手掌拍得案幾震響:“若非這經(jīng)年累月的磋磨,何來她后來的隱忍如刀?她替嫁,她買糧,她擋刺,她赴死——她走的每一步,都是你們這些人逼的!”

最終,圣旨下達,削柳家爵位,罰沒半數(shù)家產(chǎn),盡數(shù)充作邊關(guān)義學(xué)之用。

那天夜里,我?guī)е葷玫奈鍌€孤女去柳家廢園祭拜小姐。

月光慘白,照著斷壁殘垣,腳下枯枝斷裂聲清脆,驚起幾只夜鳥。

卻見慕容硯一個人站在那。

他一身黑衣,融在夜色里,正蹲在那口早已干涸的枯井旁。

井沿上,刻著一個極淺極淺的“溪”字,幾乎被苔痕掩去。

他伸出手,用指尖一遍遍描摹著那個字,動作輕得像怕驚擾了沉睡的靈魂。

指尖觸到石紋的剎那,仿佛有微弱的震顫從指腹傳來,像她曾握過他的手。

夜風拂過,帶來一絲若有若無的梅香——那是小姐生前最愛的香。

忽然,他聽見身后的動靜,猛地回頭。

月光下,我?guī)е鍌€女孩靜靜站著。

孩子們看著他,然后齊刷刷地、用清脆的童聲背誦起來:“影亦有心向朝陽,不羨枝頭第一芳。莫愁身陷塵泥里,自有清風托我上。”

聲音稚嫩,卻如晨鐘穿透寒夜。

慕容硯閉上眼,肩頭微微顫抖,一行清淚終于從他那素來冷硬的臉上滑落,砸進塵土,無聲無息。

他雙唇微動,像是在回應(yīng)什么人,又像是在對自己懺悔。

“云溪,”他喃喃自語,“你早就已經(jīng)是光了,是我……是我看得太遲。”

我看著他痛苦的模樣,心里沒有半分快意,只是默默拉緊了身邊的孩子。

她的手冰涼,依偎在我懷里,呼吸溫軟。

這些孩子,她們背著小姐的詩,眼里卻滿是懵懂。

她們還太小,不知道這首詩背后,是一個女子怎樣的一生。

我想,我該為她們做點什么。

第12章 我替她活成了光,卻不敢夢見她

我叫小桃,是小姐的貼身丫鬟。

周文遠被革去功名那天,大雨滂沱,雨點砸在青石板上像碎玉崩裂,濺起的水花冰冷刺骨。

他一身狼狽地被趕出上京,濕透的衣袍黏在身上,發(fā)絲垂落遮住眼,比喪家之犬還不如。

再次見到他,是在邊關(guān)的慈濟堂旁。

風沙卷著枯草掠過土墻,遠處傳來牧羊人嘶啞的吆喝。

他搭了個破舊的草棚,幾根歪斜的木柱撐著茅草頂,漏著天光。

他就坐在那兒,用炭筆在粗紙上一筆一畫教那些沒人管的野孩子們讀書,聲音低沉卻清晰,像從黃土深處傳來。

我常帶著慈濟堂里那個最瘦小的孤女去蹭課。

她的小手總是冰涼,攥著我的衣角,怯生生地躲在陰影里。

那天陽光斜照,草棚下浮塵飛舞,像金粉般在光柱中旋轉(zhuǎn)。

周文遠教孩子們讀他親手寫的那本《柳氏云溪記》。

當讀到“她不是影子,她是光”時,他的聲音忽然哽住,喉結(jié)上下滑動,眼眶泛紅,終是低著頭,再也沒法繼續(xù)。

風從棚隙灌入,吹得紙頁嘩嘩作響,仿佛有人在輕聲啜泣。

我當時就想,這世上,終于又多了一個懂小姐的人。

當晚,當年府里的沈婆子拄著拐杖找來了。

夜色濃重,檐角滴水聲斷續(xù),她老得不成樣子,背駝得像座小山,每走一步,拐杖叩地都像敲在人心上。

她一言不發(fā),哆哆嗦嗦地從破棉襖的夾層里,掏出一塊褪了色的絹布——那是半張詩箋,邊角焦黃,似曾遇火。

“影亦有心向朝陽,不羨枝頭第一芳。”

我一眼就認出,那是小姐十歲生辰時寫的。

指尖撫過字跡,墨痕已淡,卻仍能觸到當年她提筆時的倔強。

當年,尚書夫人,也就是小姐的嫡母,看到這詩,一把撕了半張,罵她是庶出的賤種,也敢妄談志向,該掌嘴。

沈婆子顫著聲說:“當年夫人要把詩燒了,是小姐……是小姐偷偷撿回這半張,藏了起來。她說,‘總有一天,會有人懂的’。”

我的眼淚當場就下來了,滾燙地砸在手背,哭得像個孩子。

屋外風聲嗚咽,燭火搖曳,映著墻上她幼年習(xí)字的影子,仿佛她還在那里,靜靜站著。

我連夜就著燭火,將那首詩補全,筆尖顫抖,墨滴暈開,像一滴未落盡的淚。

第二天一早就交給了周文遠。

三日后,義倉高大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那首完整的詩,筆鋒蒼勁,力透墻背,每一劃都似刀刻斧鑿。

邊城的百姓,無論識字不識字,都開始傳誦它。

風過處,有人低聲吟哦,孩童在巷口拍手唱和,那聲音如溪流,緩緩滲入這座荒涼邊城的骨縫。

李守義大統(tǒng)領(lǐng)就是因為這首詩,下令重查柳家舊案。

他翻出蒙塵的卷宗,派人暗訪舊仆,頂著朝中壓力,甚至有人深夜投書恐嚇,說莫要翻舊賬惹禍上身。

但他不為所動,只道:“若她地下有知,也該得一聲公道。”

他將沈婆子傳喚至公堂,老人家跪在地上,枯瘦的手緊握拐杖,哭著說出了那個埋藏多年的秘密——柳云昭小姐幼時,曾指使家仆將云溪小姐推入井中,尚書夫人知曉后,非但沒罰,反而說“賤命一條,死了干凈”。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有老臣斥責,說這是陳年舊事,不足為據(jù)。

我聽人說,李統(tǒng)領(lǐng)當場拍案而起,雙目赤紅,手掌拍得案幾震響:“若非這經(jīng)年累月的磋磨,何來她后來的隱忍如刀?她替嫁,她買糧,她擋刺,她赴死——她走的每一步,都是你們這些人逼的!”

最終,圣旨下達,削柳家爵位,罰沒半數(shù)家產(chǎn),盡數(shù)充作邊關(guān)義學(xué)之用。

那天夜里,我?guī)е葷玫奈鍌€孤女去柳家廢園祭拜小姐。

月光慘白,照著斷壁殘垣,腳下枯枝斷裂聲清脆,驚起幾只夜鳥。

卻見慕容硯一個人站在那。

他一身黑衣,融在夜色里,正蹲在那口早已干涸的枯井旁。

井沿上,刻著一個極淺極淺的“溪”字,幾乎被苔痕掩去。

他伸出手,用指尖一遍遍描摹著那個字,動作輕得像怕驚擾了沉睡的靈魂。

指尖觸到石紋的剎那,仿佛有微弱的震顫從指腹傳來,像她曾握過他的手。

夜風拂過,帶來一絲若有若無的梅香——那是小姐生前最愛的香。

忽然,他聽見身后的動靜,猛地回頭。

月光下,我?guī)е鍌€女孩靜靜站著。

孩子們看著他,然后齊刷刷地、用清脆的童聲背誦起來:“影亦有心向朝陽,不羨枝頭第一芳。莫愁身陷塵泥里,自有清風托我上。”

聲音稚嫩,卻如晨鐘穿透寒夜。

慕容硯閉上眼,肩頭微微顫抖,一行清淚終于從他那素來冷硬的臉上滑落,砸進塵土,無聲無息。

他雙唇微動,像是在回應(yīng)什么人,又像是在對自己懺悔。

“云溪,”他喃喃自語,“你早就已經(jīng)是光了,是我……是我看得太遲。”

我看著他痛苦的模樣,心里沒有半分快意,只是默默拉緊了身邊的孩子。

她的手冰涼,依偎在我懷里,呼吸溫軟。

這些孩子,她們背著小姐的詩,眼里卻滿是懵懂。

她們還太小,不知道這首詩背后,是一個女子怎樣的一生。

我想,我該為她們做點什么。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