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21:56:18

暮色漫過老槐樹的枝椏時,我總會想起阿明。那時的故鄉(xiāng),像一幅被歲月浸得發(fā)黃的水墨畫,青石板路蜿蜒著穿過戶落,池塘邊的蘆葦在風(fēng)里搖出細(xì)碎的聲響,而我們,便是這畫里最鮮活的一抹色彩。

阿明住我家隔壁,隔著一道爬滿牽?;ǖ耐翂?。他比我大半歲,卻總像個小大人似的護(hù)著我。他的頭發(fā)是天然的卷曲,皮膚被日頭曬得黝黑,笑起來時眼角會堆起兩道淺淺的紋路,露出一口被桑葚染得發(fā)烏的牙齒。我們的童年,是被蟬鳴與稻浪填滿的,而他的身影,幾乎貫穿了我對故鄉(xiāng)所有溫?zé)岬挠洃洝?/p>

初夏的午后,日頭正烈,大人們都在堂屋的竹榻上打盹,阿明便會隔著墻喊我的名字。那聲音穿過層層疊疊的葉影,帶著草木的清香,總能精準(zhǔn)地將我從課本里拽出來。我們會溜到村后的竹林里,他像只靈巧的猴子,三下兩下就攀到竹梢,摘下最嫩的竹筍尖扔給我。我在底下捧著竹筐,看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落在他身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有時他腳下一滑,摔在厚厚的落葉上,便會故意夸張地喊“疼”,看我慌慌張張跑過去,又突然跳起來,把一片帶著露水的竹葉貼在我的鼻尖上,笑得前仰后合。

故鄉(xiāng)的池塘是我們夏日的天堂。阿明水性極好,能在水里憋氣半分鐘,還會像魚兒一樣翻出漂亮的水花。我怕水,總在塘邊的柳樹下坐著,看他和其他孩子追逐嬉戲。有一次,我被同伴起哄推搡著跌進(jìn)水里,慌亂中嗆了好幾口帶著浮萍味的池水,是阿明一把將我撈起來。他背著我往家走,濕漉漉的衣服貼在背上,我趴在他單薄的肩頭,能聽見他急促的心跳,混著蟬鳴,像一首慌亂卻溫暖的歌。后來他被大人訓(xùn)斥,說不該帶孩子去深水區(qū),卻只是撓撓頭,偷偷塞給我一顆用荷葉包著的糖,糖紙?jiān)陉柟庀麻W著七彩的光。

秋收時節(jié),田野里翻滾著金浪,大人們忙著割稻子,我們便提著竹籃去撿遺漏的稻穗。阿明總能找到最飽滿的稻粒,他說要攢起來,等過年時讓他娘給我們做米花糖。我們蹲在田埂上,把稻穗捋下來塞進(jìn)籃子,偶爾抬頭看天上的云,他會指著一朵像馬的云說:“等我長大了,要騎著這樣的馬,去城里看看。”我問他城里有什么,他便睜大眼睛,說城里的房子比村頭的老槐樹還高,晚上亮著比星星還多的燈。那時的我們,對遠(yuǎn)方的想象,還停留在彼此描繪的碎片里,卻已在心里悄悄埋下了向往的種子。

離別的那天來得猝不及防。阿明的父親在城里找到了穩(wěn)定的工作,要帶全家搬走。我記得那天是個陰天,他背著一個洗得發(fā)白的帆布包,站在老槐樹下等我。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用紅繩系著的彈珠,那是他最寶貝的“貓眼石”,在灰暗的光線下泛著淡淡的藍(lán)。“這個給你,”他的聲音有些哽咽,“等我在城里站穩(wěn)了,就回來接你去看大房子。”我攥著那顆彈珠,看著他跟著父母走上村口的土路,背影越來越小,最后消失在路的拐角。風(fēng)卷起地上的落葉,打著旋兒飄過,像是在替我們說未盡的話。

后來的日子,我們通過幾封信。他說城里的學(xué)校很大,同學(xué)說著他聽不懂的方言;我說故鄉(xiāng)的池塘結(jié)了冰,我一個人再也不敢去田埂上撿稻穗。再后來,地址換了,信便斷了。那顆彈珠我一直帶在身邊,后來搬家時不慎遺失,像弄丟了一段再也找不回的時光。

如今的故鄉(xiāng),青石板路換成了水泥地,老槐樹被臺風(fēng)刮倒后補(bǔ)種了新苗,池塘也填了一半,蓋起了小樓。偶爾回去,站在曾經(jīng)的土墻邊,仿佛還能聽見少年時的呼喊穿過歲月的塵埃傳來——那是阿明在喊我,喊我去竹林摘筍,去池塘摸魚,去田埂上數(shù)天上的云。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有些人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卻在記憶里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記。就像阿明,他留在了故鄉(xiāng)的舊影里,留在了蟬鳴與稻浪交織的夏天,成為我回望來時路時,最溫柔的那束光。而那句“等我回來接你”,終究沒能實(shí)現(xiàn),卻讓我明白,有些約定,不必成真,便能溫暖一生。

第4章 舊影里的少年

暮色漫過老槐樹的枝椏時,我總會想起阿明。那時的故鄉(xiāng),像一幅被歲月浸得發(fā)黃的水墨畫,青石板路蜿蜒著穿過戶落,池塘邊的蘆葦在風(fēng)里搖出細(xì)碎的聲響,而我們,便是這畫里最鮮活的一抹色彩。

阿明住我家隔壁,隔著一道爬滿牽?;ǖ耐翂?。他比我大半歲,卻總像個小大人似的護(hù)著我。他的頭發(fā)是天然的卷曲,皮膚被日頭曬得黝黑,笑起來時眼角會堆起兩道淺淺的紋路,露出一口被桑葚染得發(fā)烏的牙齒。我們的童年,是被蟬鳴與稻浪填滿的,而他的身影,幾乎貫穿了我對故鄉(xiāng)所有溫?zé)岬挠洃洝?/p>

初夏的午后,日頭正烈,大人們都在堂屋的竹榻上打盹,阿明便會隔著墻喊我的名字。那聲音穿過層層疊疊的葉影,帶著草木的清香,總能精準(zhǔn)地將我從課本里拽出來。我們會溜到村后的竹林里,他像只靈巧的猴子,三下兩下就攀到竹梢,摘下最嫩的竹筍尖扔給我。我在底下捧著竹筐,看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落在他身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有時他腳下一滑,摔在厚厚的落葉上,便會故意夸張地喊“疼”,看我慌慌張張跑過去,又突然跳起來,把一片帶著露水的竹葉貼在我的鼻尖上,笑得前仰后合。

故鄉(xiāng)的池塘是我們夏日的天堂。阿明水性極好,能在水里憋氣半分鐘,還會像魚兒一樣翻出漂亮的水花。我怕水,總在塘邊的柳樹下坐著,看他和其他孩子追逐嬉戲。有一次,我被同伴起哄推搡著跌進(jìn)水里,慌亂中嗆了好幾口帶著浮萍味的池水,是阿明一把將我撈起來。他背著我往家走,濕漉漉的衣服貼在背上,我趴在他單薄的肩頭,能聽見他急促的心跳,混著蟬鳴,像一首慌亂卻溫暖的歌。后來他被大人訓(xùn)斥,說不該帶孩子去深水區(qū),卻只是撓撓頭,偷偷塞給我一顆用荷葉包著的糖,糖紙?jiān)陉柟庀麻W著七彩的光。

秋收時節(jié),田野里翻滾著金浪,大人們忙著割稻子,我們便提著竹籃去撿遺漏的稻穗。阿明總能找到最飽滿的稻粒,他說要攢起來,等過年時讓他娘給我們做米花糖。我們蹲在田埂上,把稻穗捋下來塞進(jìn)籃子,偶爾抬頭看天上的云,他會指著一朵像馬的云說:“等我長大了,要騎著這樣的馬,去城里看看。”我問他城里有什么,他便睜大眼睛,說城里的房子比村頭的老槐樹還高,晚上亮著比星星還多的燈。那時的我們,對遠(yuǎn)方的想象,還停留在彼此描繪的碎片里,卻已在心里悄悄埋下了向往的種子。

離別的那天來得猝不及防。阿明的父親在城里找到了穩(wěn)定的工作,要帶全家搬走。我記得那天是個陰天,他背著一個洗得發(fā)白的帆布包,站在老槐樹下等我。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用紅繩系著的彈珠,那是他最寶貝的“貓眼石”,在灰暗的光線下泛著淡淡的藍(lán)。“這個給你,”他的聲音有些哽咽,“等我在城里站穩(wěn)了,就回來接你去看大房子。”我攥著那顆彈珠,看著他跟著父母走上村口的土路,背影越來越小,最后消失在路的拐角。風(fēng)卷起地上的落葉,打著旋兒飄過,像是在替我們說未盡的話。

后來的日子,我們通過幾封信。他說城里的學(xué)校很大,同學(xué)說著他聽不懂的方言;我說故鄉(xiāng)的池塘結(jié)了冰,我一個人再也不敢去田埂上撿稻穗。再后來,地址換了,信便斷了。那顆彈珠我一直帶在身邊,后來搬家時不慎遺失,像弄丟了一段再也找不回的時光。

如今的故鄉(xiāng),青石板路換成了水泥地,老槐樹被臺風(fēng)刮倒后補(bǔ)種了新苗,池塘也填了一半,蓋起了小樓。偶爾回去,站在曾經(jīng)的土墻邊,仿佛還能聽見少年時的呼喊穿過歲月的塵埃傳來——那是阿明在喊我,喊我去竹林摘筍,去池塘摸魚,去田埂上數(shù)天上的云。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有些人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卻在記憶里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記。就像阿明,他留在了故鄉(xiāng)的舊影里,留在了蟬鳴與稻浪交織的夏天,成為我回望來時路時,最溫柔的那束光。而那句“等我回來接你”,終究沒能實(shí)現(xiàn),卻讓我明白,有些約定,不必成真,便能溫暖一生。

點(diǎn)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j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