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趕到城郊河岸時,天還未亮,晨霧彌漫在江面,像一層厚重的紗布,遮住了城市的另一張臉。
現(xiàn)場已經(jīng)拉起警戒線,幾名警察正在岸邊做例行勘查,遠處有幾輛未熄火的巡邏車閃爍著冷光。
他停下車,快步走向封鎖區(qū)域。還沒靠近,就被一名警員攔下。
“記者?”那人打量著他,“這里不對外開放。”
“我是《舊報》的記者,姓林。”林深掏出證件,“有人匿名叫我來的。”
警員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忽然聽見身后傳來一個清冷的聲音:“讓他進來吧。”
林深順著聲音望去,一個穿著白大褂的女人蹲在尸體旁,戴著橡膠手套的手正輕輕翻開死者的眼瞼,目光專注而冷靜。
那是沈知夏。
她抬頭看了林深一眼,眼神里沒有多余的情緒,只是淡淡地問:“你就是林深?”
“你怎么知道我來了?”
“剛才你摩托引擎聲太大了。”她低頭繼續(xù)檢查尸身,“而且,你不是第一個收到這條短信的人。”
林深心頭一震:“還有誰?”
“另一個記者在昨天凌晨就到了這兒,但什么都沒拍到。”沈知夏站起身,將一份初步報告遞給林深,“死者身份不明,男性,年齡約三十五歲上下,死亡時間超過一周。”
她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古怪:“更奇怪的是,他胃部殘留一種罕見的神經(jīng)類藥物,能導致短期記憶混亂。這東西市面上幾乎沒流通過。”
林深皺眉:“你確定是藥物?不是毒?”
“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毒藥。”沈知夏翻開死者的嘴角,用鑷子夾出一小塊泛黃的紙屑,“不過他臨死前似乎吞咽過什么東西,我們還在分析殘渣。”
林深接過那片紙屑,湊近看,隱約能看到一行模糊的鉛字:“救救我。”
他心頭一緊!
沈知夏繼續(xù)道:“另外,他的指甲縫中有少量報紙纖維,像是生前掙扎撕扯過某種舊報紙。”
林深從包里拿出一張照片——正是那封求救信的復印件。
他將其遞給她:“你看這個紙張。”
沈知夏接過,仔細端詳片刻,眉頭微蹙:“這不是現(xiàn)在的印刷工藝……這種紙,更像是九十年代末期使用的新聞紙,質地粗糙,容易泛黃。”
“也就是說,”林深低聲道,“這張求救信的紙,和這位死者有關。”
沈知夏點點頭,又補充了一句:“而且,死者指甲里的報紙碎片,和你手上的紙張材質非常相似。”
兩人對視一眼,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他是在哪里被發(fā)現(xiàn)的?”林深問。
“下游五公里處,被漁網(wǎng)纏住。”沈知夏指向江面,“估計是從上游漂下來的。”
林深走到岸邊,看著黑乎乎的江水,腦海中浮現(xiàn)出那個神秘女人的身影。
她為什么會在他的攤位出現(xiàn)?
又為何取走了那封求救信?
“你們有沒有在他身上找到任何身份信息?”他回頭問道。
沈知夏搖頭:“沒有任何證件,連手機都沒有。只有一個皮質筆記本,里面全是空白頁。”
“空白頁?”
“沒錯。”沈知夏遞給他一個證物袋,“但我們在第一頁角落發(fā)現(xiàn)了一個符號。”
林深接過袋子,湊近一看,只見角落里用極細的筆跡畫了一個圖案:一個倒置的圓圈,中間穿插著一道斜線。
他瞳孔微縮。
這個符號,他在母親留下的剪貼本上見過。
不止一次。
“你知道這是什么嗎?”沈知夏盯著他。
林深沉默片刻,低聲說:“這是我母親失蹤前最后記錄下來的東西。”
沈知夏的眼神變了。
她緩緩開口:“死者生前最后一次活動軌跡,我們查到了。”
林深立即追問:“在哪里?”
“城東,‘知秋書店’。”沈知夏翻動手中的資料,“不過奇怪的是,書店登記簿上沒有任何關于他的記錄。”
“什么意思?”
“他的指紋、體貌特征,我們在系統(tǒng)中都找不到匹配項。”沈知夏合上文件夾,“就像……這個人從未存在過。”
林深怔住了。
風掠過水面,掀起一陣寒意。
他望著那具尸體,心中隱隱覺得,這不僅僅是一起謀殺案那么簡單。
這是一個局。
而他們,已經(jīng)被卷入其中。
林深站在警戒線外,望著那具漂浮后被打撈上岸的尸體,心中翻涌著一種久違的不安。
死者身份成謎,沒有證件、沒有手機,甚至連指紋都無法匹配系統(tǒng)。
可他卻在死者的指甲縫中找到了舊報紙的纖維,還在胃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罕見的記憶紊亂藥物殘留。
沈知夏將初步報告遞給他時,語氣平靜如常:“他在死亡前至少三天處于記憶混亂狀態(tài),行為可能受到操控。”
“也就是說,他是被誰引導到那個地方的。”林深喃喃道。
沈知夏點頭,“或者,是被‘安排’過去的。”
林深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問:“你們有沒有查他最近的行蹤?特別是——他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的地點。”
“我們調取了城東監(jiān)控,”沈知夏從資料夾中抽出一張截圖,“這是他在失蹤前最后出現(xiàn)的畫面,時間是三周前,地點正是‘知秋書店’門口。”
林深接過照片,仔細端詳。
畫面中,一名男子背著包,神情略顯恍惚地站在書店門前。
他的穿著普通,但眼神空洞,像是被人抽去了靈魂。
“他進去過嗎?”林深問。
“不確定。”沈知夏皺眉,“但我們翻閱了書店的登記簿,沒有任何關于這名男子的記錄。”
“這不可能。”林深搖頭,“這家書店有嚴格的訪客登記制度,哪怕是只買一本舊雜志的人都會被記錄。”
沈知夏看著他,緩緩開口:“除非……他并不是以‘顧客’的身份進入的。”
林深心頭一跳,立刻意識到她話中的意味。
他立即提出查看書店周邊的更多監(jiān)控錄像,希望能找到死者進出書店的確切證據(jù)。
警方很快提供了相關數(shù)據(jù)。
林深和沈知夏在一間臨時辦公室內,一邊翻看視頻,一邊做比對分析。
他們將時間鎖定在死者最后一次出現(xiàn)的那天下午,逐幀查看。
然而,就在關鍵時間段的錄像中,畫面突然變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人動了手腳。
林深皺起眉頭,正要說話,卻見畫面邊緣一閃,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等等!”他猛地暫停畫面,“放大這里!”
沈知夏迅速操作鼠標,放大圖像。
畫面上,一名身穿風衣、戴著口罩的女子,悄無聲息地出現(xiàn)在書店旁的小巷口。
她的動作極為謹慎,像是刻意避開了主攝像頭的范圍。
她彎下腰,在地上放下了什么東西,然后迅速離開。
林深幾乎可以確定——那就是求救信,那份用九十年代新聞紙寫下的“救救我”。
“她在替誰傳遞信息?”沈知夏低聲說。
林深沒回答,他的目光仍停留在那封“求救信”落下的位置。
而更令他不安的是,這一幕發(fā)生的時間,正好與死者進入書店的時間重合。
換句話說,那名死者極有可能也看到了這封信。
“如果他真的進了書店,為什么登記簿上會沒有記錄?”林深喃喃自語。
沈知夏輕輕搖頭:“說明這家書店,不歡迎某些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林深沉默了幾秒,忽然站起身,拿起外套:“我要去一趟‘知秋書店’。”
沈知夏挑眉:“怎么去?他們不會讓你隨便查訪客名單。”
“那就換一種方式。”林深嘴角微揚。
沈知夏看著他,若有所思地點頭:“小心點,那里不只是書店那么簡單。”
林深點頭,轉身離去。
夜色未散,城市的街道在他腳下延伸開來,通往一個未知的謎團。
而在他身后,沈知夏低頭看著那張模糊的照片,目光落在風衣女子放置物品的角落,隱隱覺得,那里埋藏著更大的秘密。
書店的門,正在向他們緩緩打開,只是不知道,門后等待他們的,究竟是真相,還是更深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