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2 22:07:17

徐堯好奇道:“皇上請講。”

“想必你已經(jīng)聽說了吧,朕要創(chuàng)立翰林院,眼下正在物色各個職位的人選。”姬承正色道。

“呃,沒聽說。”徐堯搖搖頭。

然而,姬承不信。

看著他質(zhì)疑的眼神,徐堯苦笑著解釋,“真沒聽說啊!”

并不是他消息網(wǎng)不夠靈通,而是局勢不允許。

正常來說,皇帝推行一項新的政令,從下發(fā)圣旨到傳達全國各地,少說得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更何況大周國土遼闊。

北至遼州、西至涼州、東至臨海、南至蜀州。

雖然距離江南不是很遠,一般這個時間,消息能傳到徐堯耳中。

問題是,姬承政令推出了,奈何執(zhí)行較慢。

主要有司馬逸暗中掣肘,故意指示御史臺磨洋工,因此創(chuàng)立翰林院的政令很難短時間內(nèi)傳達各地。

要不是姬承提起,徐堯等個十天左右,怕是才能獲知。

姬承嚴肅道:“徐堯聽旨!”

聞言,徐堯愣了下,轉(zhuǎn)而回過神來,滿懷疑慮的跪地聽旨,“老臣在!”

姬承道:“朕封你為翰林院大學士,官級不變……”

又一番封賞,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段。

突然如其來的封官,讓徐堯感受到孫乾剛才的興奮心情。

對他而言,升官已經(jīng)不重要。

最讓他感興趣的是翰林院大學士這個職位,以前從未有過,現(xiàn)在突然特設(shè)這么個職銜,屬實讓他感到意外。

同樣對姬承的認知,再度刷新一次。

這個翰林院大學士,其實是姬承按照前世華夏歷史朝代的翰林院設(shè)立的。

這個官銜幾乎跟內(nèi)閣三公不相上下,而內(nèi)閣三公分別是太尉、左丞相和右丞相,一個管理軍事,一個管理文政、一個管理司法。

內(nèi)閣再往下就是六部。

還有一個較為獨立的御史臺。

如今又多出一個獨立于內(nèi)閣的機構(gòu)——翰林院。

翰林院的職務(wù)是儲備和培養(yǎng)人才,負責起草機密詔制,主管科舉新政。

等于說剛推行的科舉制度,將由徐堯一把抓。

關(guān)于翰林院的職權(quán)和特性,還有科舉新政的機制,姬承也簡明扼要的說了出來。

“皇上,這個擔子可不輕啊!”徐堯愕然道。

自從他入仕以來,還是初次感受到這種壓力,不說大,主要是任重而道遠。

好家伙!

厲害了!

人才啊!

老夫服了你的腦洞啊!

這就是徐堯現(xiàn)在最真實的心情狀態(tài)。

“徐堯接旨!”姬承不多做解釋,聲嚴色厲的說道。

他這是在利用天子權(quán)威。

反正就是不給徐堯推脫的機會,他要么接旨,要么抗旨不尊,沒有別的選擇。

“臣……”

徐堯頓了下,旋即鄭重其事的磕個頭,“接旨!”

姬承立馬笑道:“國丈請起。”

一切盡在掌握。

他早就料到徐堯會推脫,所以一直想辦法讓他妥協(xié),思來想去,就只能用這個簡單直接的辦法,讓徐堯同意復(fù)出了。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確實好用。

接下來,各項事務(wù)都順著姬承的安排進行著。

同一時間,京城。

為了應(yīng)對姬承突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司馬逸可謂是煞費苦心。

可忙活好些天,卻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

一個偏廳里。

司馬逸一邊喝著悶酒,一邊說道:“真不知道徐堯給皇帝支了什么高招,居然能讓我束手無策,剛說要成立翰林院,一轉(zhuǎn)頭又要弄一個鎮(zhèn)撫司,他到底想干什么?

明面上,這些事務(wù)我都能過問,結(jié)果又無法干涉。”

陪著喝酒的姬晟陰沉著臉,“確實不好干涉啊!他搗鼓的這些東西,全都獨立于我們的職權(quán)之外,由他一手獨裁,還沒辦法強行干預(yù)。”

司馬逸道:“等皇帝從江南回來,恐怕朝局會發(fā)生不小的變動,咱們得想辦法提前防范。”

“我有個辦法!”姬晟眼神一亮。

……

……

幾天后,一切安排妥當。

姬承帶著徐堯和他的一些家眷,在幾百個親兵的護送下,從揚州啟程,前往神都。

如今,隨著江南總督府的成立,轄區(qū)內(nèi)的官僚階級遭到史無前例的整治。

由孫乾親自帶頭,以揚州府為核心,向周圍的州府輻射。

整治力度不小,但不如姬承那么狠辣。

至少現(xiàn)在看來,整個江南道將會成為大周最安分的地區(qū)。

幾天后,皇帝的鑾駕抵達神都。

一路暢通無阻,看似很正常,其實很不對勁。

按照以往的規(guī)矩,皇帝擺駕回朝,就應(yīng)該百官出城迎接才對。

然而,姬承從進城到回宮,愣是沒見到任何人前來接駕,到了養(yǎng)心殿時,才有后宮的妃子過來問安。

“肯定是司馬逸的安排!”姬承暗想。

一旁的徐堯若有所思,心里也覺得氣不過,卻沒有說什么。

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安頓徐堯一家。

他在京城早就有私人府邸,由朝廷出資籌建,比他揚州老家的還要氣派。

等安頓好他一家,姬承才有空喘口氣。

看著前來問安的妃子們,姬承皺眉道:“華妃呢?”

玉貴人上前道:“華妃身體不適,正在宮中休養(yǎng),改日應(yīng)該會來向皇上請安的。”

玉貴人年方十七,生的水靈動人,亭亭玉立,身材纖瘦,卻豐腴圓潤,可謂是女中極品,她是后宮入宮最晚,最年輕,出身最普通的妃子,命也挺苦。

自從入宮以來,還沒被皇帝寵幸過。

哪怕是入宮當天,理應(yīng)受寵的,卻被華妃破壞了好事,時間久了,皇帝都對她沒多少印象了。

“這么說,還得讓朕先去看她了!”姬承有些不悅。

并不是他故意擺架子,而是對那個華妃不感冒。

華妃是司馬逸的外甥女,當初選秀的時候,他硬塞給皇帝的。

原來的皇帝對華妃挺寵愛,可現(xiàn)在的姬承不一樣,凡是跟司馬逸沾邊的人或物,他都很反感。

至于華妃到底是不是因為生病,所以不方便過來請安。

估計傻子才會相信。

說白了,華妃在耍小性子。

外加司馬逸的慫恿,她經(jīng)常用欲擒故縱的小伎倆應(yīng)對皇帝。

“皇上息怒,您舟車勞頓好些天,理應(yīng)照顧好身體,無需在意那些旁枝末節(jié)的小事。”玉貴人勸慰道。

“那好,就由你來照顧朕吧。”姬承笑瞇瞇的說道。

第十二章 就由你來照顧朕吧

徐堯好奇道:“皇上請講。”

“想必你已經(jīng)聽說了吧,朕要創(chuàng)立翰林院,眼下正在物色各個職位的人選。”姬承正色道。

“呃,沒聽說。”徐堯搖搖頭。

然而,姬承不信。

看著他質(zhì)疑的眼神,徐堯苦笑著解釋,“真沒聽說?。?rdquo;

并不是他消息網(wǎng)不夠靈通,而是局勢不允許。

正常來說,皇帝推行一項新的政令,從下發(fā)圣旨到傳達全國各地,少說得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更何況大周國土遼闊。

北至遼州、西至涼州、東至臨海、南至蜀州。

雖然距離江南不是很遠,一般這個時間,消息能傳到徐堯耳中。

問題是,姬承政令推出了,奈何執(zhí)行較慢。

主要有司馬逸暗中掣肘,故意指示御史臺磨洋工,因此創(chuàng)立翰林院的政令很難短時間內(nèi)傳達各地。

要不是姬承提起,徐堯等個十天左右,怕是才能獲知。

姬承嚴肅道:“徐堯聽旨!”

聞言,徐堯愣了下,轉(zhuǎn)而回過神來,滿懷疑慮的跪地聽旨,“老臣在!”

姬承道:“朕封你為翰林院大學士,官級不變……”

又一番封賞,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段。

突然如其來的封官,讓徐堯感受到孫乾剛才的興奮心情。

對他而言,升官已經(jīng)不重要。

最讓他感興趣的是翰林院大學士這個職位,以前從未有過,現(xiàn)在突然特設(shè)這么個職銜,屬實讓他感到意外。

同樣對姬承的認知,再度刷新一次。

這個翰林院大學士,其實是姬承按照前世華夏歷史朝代的翰林院設(shè)立的。

這個官銜幾乎跟內(nèi)閣三公不相上下,而內(nèi)閣三公分別是太尉、左丞相和右丞相,一個管理軍事,一個管理文政、一個管理司法。

內(nèi)閣再往下就是六部。

還有一個較為獨立的御史臺。

如今又多出一個獨立于內(nèi)閣的機構(gòu)——翰林院。

翰林院的職務(wù)是儲備和培養(yǎng)人才,負責起草機密詔制,主管科舉新政。

等于說剛推行的科舉制度,將由徐堯一把抓。

關(guān)于翰林院的職權(quán)和特性,還有科舉新政的機制,姬承也簡明扼要的說了出來。

“皇上,這個擔子可不輕??!”徐堯愕然道。

自從他入仕以來,還是初次感受到這種壓力,不說大,主要是任重而道遠。

好家伙!

厲害了!

人才??!

老夫服了你的腦洞啊!

這就是徐堯現(xiàn)在最真實的心情狀態(tài)。

“徐堯接旨!”姬承不多做解釋,聲嚴色厲的說道。

他這是在利用天子權(quán)威。

反正就是不給徐堯推脫的機會,他要么接旨,要么抗旨不尊,沒有別的選擇。

“臣……”

徐堯頓了下,旋即鄭重其事的磕個頭,“接旨!”

姬承立馬笑道:“國丈請起。”

一切盡在掌握。

他早就料到徐堯會推脫,所以一直想辦法讓他妥協(xié),思來想去,就只能用這個簡單直接的辦法,讓徐堯同意復(fù)出了。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確實好用。

接下來,各項事務(wù)都順著姬承的安排進行著。

同一時間,京城。

為了應(yīng)對姬承突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司馬逸可謂是煞費苦心。

可忙活好些天,卻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

一個偏廳里。

司馬逸一邊喝著悶酒,一邊說道:“真不知道徐堯給皇帝支了什么高招,居然能讓我束手無策,剛說要成立翰林院,一轉(zhuǎn)頭又要弄一個鎮(zhèn)撫司,他到底想干什么?

明面上,這些事務(wù)我都能過問,結(jié)果又無法干涉。”

陪著喝酒的姬晟陰沉著臉,“確實不好干涉??!他搗鼓的這些東西,全都獨立于我們的職權(quán)之外,由他一手獨裁,還沒辦法強行干預(yù)。”

司馬逸道:“等皇帝從江南回來,恐怕朝局會發(fā)生不小的變動,咱們得想辦法提前防范。”

“我有個辦法!”姬晟眼神一亮。

……

……

幾天后,一切安排妥當。

姬承帶著徐堯和他的一些家眷,在幾百個親兵的護送下,從揚州啟程,前往神都。

如今,隨著江南總督府的成立,轄區(qū)內(nèi)的官僚階級遭到史無前例的整治。

由孫乾親自帶頭,以揚州府為核心,向周圍的州府輻射。

整治力度不小,但不如姬承那么狠辣。

至少現(xiàn)在看來,整個江南道將會成為大周最安分的地區(qū)。

幾天后,皇帝的鑾駕抵達神都。

一路暢通無阻,看似很正常,其實很不對勁。

按照以往的規(guī)矩,皇帝擺駕回朝,就應(yīng)該百官出城迎接才對。

然而,姬承從進城到回宮,愣是沒見到任何人前來接駕,到了養(yǎng)心殿時,才有后宮的妃子過來問安。

“肯定是司馬逸的安排!”姬承暗想。

一旁的徐堯若有所思,心里也覺得氣不過,卻沒有說什么。

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安頓徐堯一家。

他在京城早就有私人府邸,由朝廷出資籌建,比他揚州老家的還要氣派。

等安頓好他一家,姬承才有空喘口氣。

看著前來問安的妃子們,姬承皺眉道:“華妃呢?”

玉貴人上前道:“華妃身體不適,正在宮中休養(yǎng),改日應(yīng)該會來向皇上請安的。”

玉貴人年方十七,生的水靈動人,亭亭玉立,身材纖瘦,卻豐腴圓潤,可謂是女中極品,她是后宮入宮最晚,最年輕,出身最普通的妃子,命也挺苦。

自從入宮以來,還沒被皇帝寵幸過。

哪怕是入宮當天,理應(yīng)受寵的,卻被華妃破壞了好事,時間久了,皇帝都對她沒多少印象了。

“這么說,還得讓朕先去看她了!”姬承有些不悅。

并不是他故意擺架子,而是對那個華妃不感冒。

華妃是司馬逸的外甥女,當初選秀的時候,他硬塞給皇帝的。

原來的皇帝對華妃挺寵愛,可現(xiàn)在的姬承不一樣,凡是跟司馬逸沾邊的人或物,他都很反感。

至于華妃到底是不是因為生病,所以不方便過來請安。

估計傻子才會相信。

說白了,華妃在耍小性子。

外加司馬逸的慫恿,她經(jīng)常用欲擒故縱的小伎倆應(yīng)對皇帝。

“皇上息怒,您舟車勞頓好些天,理應(yīng)照顧好身體,無需在意那些旁枝末節(jié)的小事。”玉貴人勸慰道。

“那好,就由你來照顧朕吧。”姬承笑瞇瞇的說道。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