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 17:59:39

對于澹臺商的回答,宋哲也不便于說什么,他問道:“澹臺宰執(zhí),你可知我王打算如何勸說兩國使節(jié)?”

宋哲認為這才是事情的重點所在,如果文莊王未能達成謀劃,接下來肯定是需要他來勸說兩國使節(jié)了,也就是反過來勸說于兩國使節(jié)了,雖說兩國使節(jié)主要是來游說文莊王的。

宋哲看著面前的澹臺商,他覺得說不定也需要澹臺商來幫著他一起勸說,而這次他與澹臺商或許將會達成某種結盟。

可澹臺商不會這么認為,他覺得文莊王是能夠達成所謀的,只是需要多耗費幾個時辰而已,當宋哲提到這個問題時,澹臺商就試著分析道:“我王會對兩國使節(jié)講到廟堂之謀,這與各諸侯國的輔國之謀是不同的。”

看著澹臺商背后那些空余之地,宋哲覺得這座議事堂似乎與之前的有所不同,但這也只是宋哲一時的想法而已,他不能確認這一點,“澹臺宰執(zhí),你這次的說辭同樣很簡單,是否真的會如此簡單?兩國使節(jié)會輕易認可我王的說辭?”

“是王道?霸道?仁義之道?還是禮治?法治?無為而治?亦或是儒治?澹臺宰執(zhí)到底想說什么?”宋哲隨后又接著問道。

“宋吏首,你沒能明白我的意思。”澹臺商做出了一個不算是回答的回答。

“既如此,不知澹臺宰執(zhí)所說的廟堂之謀又指的何意?”宋哲覺得澹臺商把問題想的簡單了,但同時又是復雜的。

“如今的廟堂之謀與之前的不一樣了,最主要的一點還在于當今的天子不一樣了。”

“這前幾位皇帝沒能做到的事情,當今的皇帝就能做到了?澹臺宰執(zhí)又怎能說的如此肯定?只怕到頭來也是沒有什么不一樣的,本吏首看的出來,當今的皇帝想做很多的事情,可現(xiàn)如今就有很多做不到之事。”

“宋吏首,你既不看好當今天子,也覺得我王難以達成所謀,難道只有你宋吏首才能做到改變這運數(shù)?尤其是這天下的運數(shù)?”這次澹臺商提出的是質(zhì)疑。

“本吏首可沒有這么說過。”宋哲首先說了這么一句,然后他又接著說道:“當今的天子依然是一位守成之主,至于說到能夠開疆拓土,能夠掃平邊境之患,本吏首可沒有看出來,只是看上去當今的天子與以前的幾位天子相同……”

看到澹臺商也不想說什么,宋哲繼續(xù)說道:“當今的天子只是初涉政事,自是會帶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朝政之策,可到了之后也就沒什么不一樣了,這立國都上百年的時間了……當今的天子也只是天子,既不會有國之變法,也不會有什么別的舉措,澹臺宰執(zhí),居于這諸侯國內(nèi),還是做好各自的事情為好,不要想的太多,畢竟這也沒有什么具體的作用。”

宋哲是在反過來勸說澹臺商了。

這時澹臺商才說道:“宋吏首說的這此,本宰執(zhí)自然是明白的,可對這天下之勢的論斷,恐怕宋吏首的說辭就有失偏頗了。”

“不用問也知道,你的想法自是與本吏首的不一樣,就如你剛才說的廟堂之謀。”說到這里之后,宋哲不由得想了想,“難道澹臺宰執(zhí)所說的……也是我王心中所想的?當今的天子是不一樣的?”

“宋吏首總會看到的,首先你所能看我的就是我王成功勸說兩國使節(jié),之后則是皇帝頒布年號,但宋吏首已然是難以坐上本宰執(zhí)府的馬車了。在這之后我國將會成為第七個崛起的諸侯國。”澹臺商敘述著那即將發(fā)生的事情,這也是即將會看到的局面,至少此時的澹臺商就是如此認為的。

澹臺商說的這些自然與宋哲所想的不一樣,宋哲堅持認為他的想法才是最為準確的。

“澹臺宰執(zhí),你說的這些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就如本吏首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準確的,但不知我與澹臺宰執(zhí)還要在這議事堂內(nèi)等多久?”

“宋吏首,按照時辰來算,此刻兩國使節(jié)已經(jīng)到達我國境內(nèi)了……”

“不應該只是才來到了我國,他們已經(jīng)到達了禮儀匯臺才對,或許我王也在與他們說些什么了。”宋哲一邊說著,一邊整理了一下他戴著的頭冠,剛才跪在地上的時候,宋哲就很注重這一點。

“宋吏首,你此刻也是難以改變什么了。”澹臺商是一副很輕松的樣子。

“澹臺宰執(zhí),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怕我奪了你的宰執(zhí)之位!以及那宰執(zhí)之權。”宋哲顯得很大方的說著,這也是他第一次對澹臺商這么說話,此刻的宋哲也想明白了一些事。

聽到宋哲這么說后,澹臺商的反應倒也算是顯得平淡,似乎他早就料到宋哲會這么說了,澹臺商覺得即便宋哲不是在此刻說出來,他也會在以后的某個時刻說出這番話來。

“宋吏首,你又豈能做到?”澹臺商冷靜的說著。

宋哲很不屑于澹臺商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是否能夠做到?澹臺大人心中自有衡量,可澹臺大人也不用總是想著打壓于本吏首,總想著如何能夠掌控這一切?有些事情并不會在澹臺大人你的掌控之中,就如使節(jié)這件事而言,你也只能聽從我王之令,難道你還有別的做法?所以說啊,澹臺宰執(zhí),有些事情你也是難以做到的,可本吏首就不一樣,我不會想著要掌控些什么……”

“宋吏首這話說的挺輕松啊。”澹臺商冷笑了一下,“打壓于你?本宰執(zhí)為何要這樣做?本宰執(zhí)也不用這樣做,而你不會成為本國的宰執(zhí),你的格局無法讓你成為這一國的宰執(zhí),更何況你還對這天下之勢判斷不清楚,連以后的廟堂之謀是什么都不知道……我王又怎會讓你成為這宰執(zhí)?”

“本吏首不與你爭辯這些,你說的也只是你的想法,難道我王也會這么想?”

“宋吏首,你可不要忘了,本宰執(zhí)可以向我王舉薦宰執(zhí)的人選,但本宰執(zhí)絕不會向我王舉薦于你。”澹臺商并不想爭論什么,他只是說著自己的想法,以及之后將會有的做法。

“澹臺宰執(zhí),能在這議事堂內(nèi)知道你的想法即可,你我二人對國政的看法歷來各不相同,也難以達成什么結盟。”宋哲覺得這才是以后的常態(tài),雖說不能與澹臺商達成結盟,但他并不會覺得有什么可惜。

“宋吏首,你怎會在此刻談到這些?既然你我二人都知道,又何須再說出來?”澹臺商的手指在他的長袍上敲打著,看上去澹臺商是意識到了什么。

“不吐不快?。″E_大人,有些事情只有我王才能做到。”宋哲調(diào)整了一下坐著的姿勢。

“看來宋吏首你的想法又有不同了?”澹臺商一邊說著,一邊繼續(xù)敲打著他的長袍,不過澹臺商敲打的很緩慢。

“澹臺宰執(zhí)……大人,我的話已說出,但也不會因為我說的這些而改變什么,在這之后澹臺大人依然會打壓于本吏首,而我也會想著成為宰執(zhí),你的大公子在我國是一方郡守,你的三公子則在廟堂任職。宰執(zhí)大人,是否想讓你的某位公子也成為我國的宰執(zhí)?”

“這與宋吏首何關?”澹臺商不想談論這些,他慢慢的站了起來,因為澹臺商察覺到似乎是有人來到了議事堂外面,也就是議事堂的正門外。

宋哲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又選擇跪在了地上,而且與之前的姿勢是很相似的,宋哲同樣清楚的記得他所跪著的地點,也就是具體為哪一個石板,他剛才在選擇坐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記下了這一點。

之后議事堂的門被推開了,來人剛好看到了站在那里的澹臺商,“啟稟宰執(zhí)大人,我王已與兩國使節(jié)在禮儀匯臺了,我王之后會回到議事堂。還有……”

“你是想說宋吏首?他就在那里。”澹臺商轉(zhuǎn)身看到了宋哲,他發(fā)現(xiàn)宋哲又恢復了剛才跪著的姿勢,那是一種怎樣的標準?。∩踔劣谡f比剛才還要更標準一些了。

“我王之令,宋吏首只能跪在地上,以示責罰,并由屬下來看管……宰執(zhí)大人,我王讓你去往禮儀匯臺。”

“去到禮儀匯臺?”澹臺商可沒能想到這一點,他立刻問道。

“是,宰執(zhí)大人。我王之令,請宰執(zhí)大人去往禮儀匯臺。”

“本宰執(zhí)知道了。”澹臺商沒有多想什么,他在說完后就往議事堂外走去。

而宋哲則只能跪在這議事堂內(nèi),他不能再繼續(xù)坐著了。宋哲沒能想明白,為何文莊王會讓澹臺商去到禮儀匯臺?

第26章 不同結局

對于澹臺商的回答,宋哲也不便于說什么,他問道:“澹臺宰執(zhí),你可知我王打算如何勸說兩國使節(jié)?”

宋哲認為這才是事情的重點所在,如果文莊王未能達成謀劃,接下來肯定是需要他來勸說兩國使節(jié)了,也就是反過來勸說于兩國使節(jié)了,雖說兩國使節(jié)主要是來游說文莊王的。

宋哲看著面前的澹臺商,他覺得說不定也需要澹臺商來幫著他一起勸說,而這次他與澹臺商或許將會達成某種結盟。

可澹臺商不會這么認為,他覺得文莊王是能夠達成所謀的,只是需要多耗費幾個時辰而已,當宋哲提到這個問題時,澹臺商就試著分析道:“我王會對兩國使節(jié)講到廟堂之謀,這與各諸侯國的輔國之謀是不同的。”

看著澹臺商背后那些空余之地,宋哲覺得這座議事堂似乎與之前的有所不同,但這也只是宋哲一時的想法而已,他不能確認這一點,“澹臺宰執(zhí),你這次的說辭同樣很簡單,是否真的會如此簡單?兩國使節(jié)會輕易認可我王的說辭?”

“是王道?霸道?仁義之道?還是禮治?法治?無為而治?亦或是儒治?澹臺宰執(zhí)到底想說什么?”宋哲隨后又接著問道。

“宋吏首,你沒能明白我的意思。”澹臺商做出了一個不算是回答的回答。

“既如此,不知澹臺宰執(zhí)所說的廟堂之謀又指的何意?”宋哲覺得澹臺商把問題想的簡單了,但同時又是復雜的。

“如今的廟堂之謀與之前的不一樣了,最主要的一點還在于當今的天子不一樣了。”

“這前幾位皇帝沒能做到的事情,當今的皇帝就能做到了?澹臺宰執(zhí)又怎能說的如此肯定?只怕到頭來也是沒有什么不一樣的,本吏首看的出來,當今的皇帝想做很多的事情,可現(xiàn)如今就有很多做不到之事。”

“宋吏首,你既不看好當今天子,也覺得我王難以達成所謀,難道只有你宋吏首才能做到改變這運數(shù)?尤其是這天下的運數(shù)?”這次澹臺商提出的是質(zhì)疑。

“本吏首可沒有這么說過。”宋哲首先說了這么一句,然后他又接著說道:“當今的天子依然是一位守成之主,至于說到能夠開疆拓土,能夠掃平邊境之患,本吏首可沒有看出來,只是看上去當今的天子與以前的幾位天子相同……”

看到澹臺商也不想說什么,宋哲繼續(xù)說道:“當今的天子只是初涉政事,自是會帶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朝政之策,可到了之后也就沒什么不一樣了,這立國都上百年的時間了……當今的天子也只是天子,既不會有國之變法,也不會有什么別的舉措,澹臺宰執(zhí),居于這諸侯國內(nèi),還是做好各自的事情為好,不要想的太多,畢竟這也沒有什么具體的作用。”

宋哲是在反過來勸說澹臺商了。

這時澹臺商才說道:“宋吏首說的這此,本宰執(zhí)自然是明白的,可對這天下之勢的論斷,恐怕宋吏首的說辭就有失偏頗了。”

“不用問也知道,你的想法自是與本吏首的不一樣,就如你剛才說的廟堂之謀。”說到這里之后,宋哲不由得想了想,“難道澹臺宰執(zhí)所說的……也是我王心中所想的?當今的天子是不一樣的?”

“宋吏首總會看到的,首先你所能看我的就是我王成功勸說兩國使節(jié),之后則是皇帝頒布年號,但宋吏首已然是難以坐上本宰執(zhí)府的馬車了。在這之后我國將會成為第七個崛起的諸侯國。”澹臺商敘述著那即將發(fā)生的事情,這也是即將會看到的局面,至少此時的澹臺商就是如此認為的。

澹臺商說的這些自然與宋哲所想的不一樣,宋哲堅持認為他的想法才是最為準確的。

“澹臺宰執(zhí),你說的這些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就如本吏首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準確的,但不知我與澹臺宰執(zhí)還要在這議事堂內(nèi)等多久?”

“宋吏首,按照時辰來算,此刻兩國使節(jié)已經(jīng)到達我國境內(nèi)了……”

“不應該只是才來到了我國,他們已經(jīng)到達了禮儀匯臺才對,或許我王也在與他們說些什么了。”宋哲一邊說著,一邊整理了一下他戴著的頭冠,剛才跪在地上的時候,宋哲就很注重這一點。

“宋吏首,你此刻也是難以改變什么了。”澹臺商是一副很輕松的樣子。

“澹臺宰執(zhí),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怕我奪了你的宰執(zhí)之位!以及那宰執(zhí)之權。”宋哲顯得很大方的說著,這也是他第一次對澹臺商這么說話,此刻的宋哲也想明白了一些事。

聽到宋哲這么說后,澹臺商的反應倒也算是顯得平淡,似乎他早就料到宋哲會這么說了,澹臺商覺得即便宋哲不是在此刻說出來,他也會在以后的某個時刻說出這番話來。

“宋吏首,你又豈能做到?”澹臺商冷靜的說著。

宋哲很不屑于澹臺商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是否能夠做到?澹臺大人心中自有衡量,可澹臺大人也不用總是想著打壓于本吏首,總想著如何能夠掌控這一切?有些事情并不會在澹臺大人你的掌控之中,就如使節(jié)這件事而言,你也只能聽從我王之令,難道你還有別的做法?所以說啊,澹臺宰執(zhí),有些事情你也是難以做到的,可本吏首就不一樣,我不會想著要掌控些什么……”

“宋吏首這話說的挺輕松啊。”澹臺商冷笑了一下,“打壓于你?本宰執(zhí)為何要這樣做?本宰執(zhí)也不用這樣做,而你不會成為本國的宰執(zhí),你的格局無法讓你成為這一國的宰執(zhí),更何況你還對這天下之勢判斷不清楚,連以后的廟堂之謀是什么都不知道……我王又怎會讓你成為這宰執(zhí)?”

“本吏首不與你爭辯這些,你說的也只是你的想法,難道我王也會這么想?”

“宋吏首,你可不要忘了,本宰執(zhí)可以向我王舉薦宰執(zhí)的人選,但本宰執(zhí)絕不會向我王舉薦于你。”澹臺商并不想爭論什么,他只是說著自己的想法,以及之后將會有的做法。

“澹臺宰執(zhí),能在這議事堂內(nèi)知道你的想法即可,你我二人對國政的看法歷來各不相同,也難以達成什么結盟。”宋哲覺得這才是以后的常態(tài),雖說不能與澹臺商達成結盟,但他并不會覺得有什么可惜。

“宋吏首,你怎會在此刻談到這些?既然你我二人都知道,又何須再說出來?”澹臺商的手指在他的長袍上敲打著,看上去澹臺商是意識到了什么。

“不吐不快啊!澹臺大人,有些事情只有我王才能做到。”宋哲調(diào)整了一下坐著的姿勢。

“看來宋吏首你的想法又有不同了?”澹臺商一邊說著,一邊繼續(xù)敲打著他的長袍,不過澹臺商敲打的很緩慢。

“澹臺宰執(zhí)……大人,我的話已說出,但也不會因為我說的這些而改變什么,在這之后澹臺大人依然會打壓于本吏首,而我也會想著成為宰執(zhí),你的大公子在我國是一方郡守,你的三公子則在廟堂任職。宰執(zhí)大人,是否想讓你的某位公子也成為我國的宰執(zhí)?”

“這與宋吏首何關?”澹臺商不想談論這些,他慢慢的站了起來,因為澹臺商察覺到似乎是有人來到了議事堂外面,也就是議事堂的正門外。

宋哲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又選擇跪在了地上,而且與之前的姿勢是很相似的,宋哲同樣清楚的記得他所跪著的地點,也就是具體為哪一個石板,他剛才在選擇坐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記下了這一點。

之后議事堂的門被推開了,來人剛好看到了站在那里的澹臺商,“啟稟宰執(zhí)大人,我王已與兩國使節(jié)在禮儀匯臺了,我王之后會回到議事堂。還有……”

“你是想說宋吏首?他就在那里。”澹臺商轉(zhuǎn)身看到了宋哲,他發(fā)現(xiàn)宋哲又恢復了剛才跪著的姿勢,那是一種怎樣的標準啊!甚至于說比剛才還要更標準一些了。

“我王之令,宋吏首只能跪在地上,以示責罰,并由屬下來看管……宰執(zhí)大人,我王讓你去往禮儀匯臺。”

“去到禮儀匯臺?”澹臺商可沒能想到這一點,他立刻問道。

“是,宰執(zhí)大人。我王之令,請宰執(zhí)大人去往禮儀匯臺。”

“本宰執(zhí)知道了。”澹臺商沒有多想什么,他在說完后就往議事堂外走去。

而宋哲則只能跪在這議事堂內(nèi),他不能再繼續(xù)坐著了。宋哲沒能想明白,為何文莊王會讓澹臺商去到禮儀匯臺?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