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6:48

●唐玉峰發(fā)言指出:“世貿組織在中國完成復關談判前做出這一決定表明,世貿組織需要中國的參與。”

●江澤民最后意味深長地說:“對這個問題,我想借用宋朝大詩人辛棄疾的兩句詩,那就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朱?基強調說:“現在存在這種機遇……中國也準備做出最大讓步。”

● 中美談判錢其琛會晤美國國務卿

1995年4月17日,在參加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長大會之際,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在紐約會晤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坦誠地交換意見。

中方參加會晤的還有劉華秋副外長、駐美大使李道豫、駐聯合國代表李肇星等;美方參加會晤的有副國務卿塔爾諾夫、戴維斯等。

關于中美關系,錢其琛指出:

經雙方共同努力,中美關系近來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這是令人高興的。但中美關系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對待,采取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來尋求妥善解決。目前世界局勢并不穩(wěn)定。中美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保持良好關系有利于國際局勢的健康發(fā)展。

錢其琛強調:

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是敏感而重要的問題,我們希望美方嚴格遵守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將美臺關系限制在非官方范圍內。中國政府反對任何提升美臺關系,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企圖。

克里斯托弗重申:

一個強大、穩(wěn)定、繁榮和開放的中國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希望美中兩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保持良好、穩(wěn)定、建設性的合作關系。

中美兩國外長還就國際安全和有關地區(qū)問題進行討論,其中包括核不擴散問題。雙方認為,國際核不擴散的成功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愿密切合作推進核不擴散的共同目標。

為促進這種合作,雙方決定兩國官員經常會晤,討論有關問題。

兩國外長認為,核不擴散條約對核不擴散、核裁軍、和平利用核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討論條約延期對保證實現上述目標的價值,并同意為會議成功密切協調。

兩國外長強調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以實現半島無核化的重要性,支持執(zhí)行美朝框架協議。雙方認為,朝鮮北南對話對促進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有關鍵作用。

雙方還就中美之間的核合作協定、導彈不擴散問題聯合聲明進行了討論。雙方還同意就各自國家的武器出口控制制度問題交換意見。

接著,錢其琛和克里斯托弗海談到中國入世的問題??死锼雇懈フf:

美國堅決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將有助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平等競爭。

克里斯托弗還贊揚當年2月份中美就知識產權問題達成的協議。中國成為世貿觀察員

1995年7月11日上午,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

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唐玉峰,在當天上午舉行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發(fā)言指出:

世貿組織在中國完成復關談判前做出這一決定表明,世貿組織需要中國的參與。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

1995年1月1日,世貿組織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結國而努力。

早在1986年7月11日,中國駐日內瓦聯合國常駐代表團代表錢嘉東大使,向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總干事鄧克爾提交中國政府關于恢復中國在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

該申請書說:

中國是關貿總協定創(chuàng)始國之一,現決定申請恢復它在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并準備就此問題同關貿總協定締約各方進行談判。

申請書接著說,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經濟政策,并將繼續(xù)堅持這一政策。中國政府堅信,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將有助于擴大它同締約各方的經濟貿易關系,中國作為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參加總協定的工作將有利于促進總協定目標的實現。

中國政府在申請書中闡明復關的三項原則:

以恢復方式參加關貿總協定,而非重新加入;以關稅減讓為承諾條件,而非承擔具體進口義務;以發(fā)展中國家地位享受相應的待遇,并承擔與我國經濟和貿易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義務。

申請書強調指出:

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期望得到與其他發(fā)展中締約國相同的待遇。

中國政府的這一步驟,引起關貿總協定各締約國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反響。接著,中國與關貿協定成員國展開了馬拉松式的談判。

1994年年底,在關貿中國工作組第十九次會議未能就中國復關問題達成協議后,中國代表團曾宣布不再主動要求舉行多邊和雙邊談判。

此后,在各締約方的多次要求下,中國代表團于1995年5月份參加當年的第一輪非正式磋商。盡管這輪磋商進展有限,各締約方仍普遍表示希望談判能繼續(xù)進行。

7月6日,歐洲聯盟副主席布里坦在布魯塞爾會見了前來參加第二輪非正式磋商的中國代表團團長龍永圖。他表示,歐盟將真誠地支持中國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在接下來的兩周磋商中,中國代表團將與各方就市場準入、服務貿易等問題分別舉行雙邊談判;此后還將舉行為期一周的多邊磋商并起草中國復關議定書。

7月26日,龍永圖在日內瓦拜會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韓國前工商貿易部長官金?壽。在談話中,龍永圖強調:

新的世界貿易組織應增強發(fā)展中國家的作用,改變過去關貿總協定長期以來由個別主要締約方說了算的局面。

龍永圖說:

中國支持多邊經濟貿易體制,但這種體制應該基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愿意遵守國際經濟貿易規(guī)則,但國際規(guī)則必須由所有締約方不分大小,不論貧富公平參與,民主制定,必須平衡地反映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的利益。世貿組織應該認真聽取發(fā)展中國家和其他中小締約方的聲音。

金?壽表示希望中國盡快加入世貿組織。他認為中國的加入有助于加強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地位,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的現狀。

金?壽主管20多個申請方目前正在進行的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他表示世貿組織秘書處將在這些談判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復關非正式磋商的雙邊談判已于當月24日結束,和大多數締約方的磋商都取得了進展,同三分之一的締約方已達成了協議。

當天,多邊談判在中國工作組主席吉拉德的主持下開始。

當時,一位熟悉談判情況的中國官員透露:

由于前些日子中國與多數締約方在雙邊磋商中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會議本應取得較大的進展,但由于個別主要締約方再次公開阻撓起草議定書文本,談判進行得相當艱苦。

1995年11月,中國復關談判正式轉為入世談判。1996年2月,中美雙方舉行第十次磋商,中方對美方提出的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8項要求逐項做出反應。

這些要求是美方在1995年11月提出的所謂中國入世“路線圖”。

1996年3月,工作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在入世談判中,中方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以發(fā)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貿組織。

2、以烏拉圭回合協議為基礎,承擔與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義務。

3、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平衡的原則。中美雙方此后的談判不僅涉及貨物貿易,而且包括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市場準入等廣泛的問題。

6月14日,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訪華,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與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舉行正式磋商。

經過5天坦率并富有建設性的會談,17日,雙方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達成一致。這是中美雙邊談判中的一個重要進展。

在后來的1996年9月中旬和10月份,中美分別在北京與華盛頓舉行第十一輪和第十二輪磋商。

1996年底和1997年初,中國在北京先后與加拿大、日本、歐盟。美國舉行雙邊磋商。其中,中歐為第七輪磋商,中美為第十三輪磋商。龍永圖率團赴日內瓦

1996年3月20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正式多邊磋商開始在日內瓦舉行。

外經貿部部長助理龍永圖率中國代表團趕赴日內瓦,與世貿組織的20多個成員的代表團進行會談。

這次磋商前,中國代表團向世貿組織提交了4000多種商品降低關稅和170種商品取消進口許可證和配額的詳細清單,同時還提交了關于產業(yè)政策、農業(yè)政策以及商品檢驗體制的說明等文件。

中國代表團還提交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所有成員必須同中國互相給予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取消對華單邊配額限制的書面要求。

在兩天的非正式磋商之后,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將于3月22日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隨后將開始雙邊磋商。

其實,中國入世談判最大的對手是美國,在與墨西哥的談判中,中墨雙方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簽訂了所有協議。在與其他30多個世貿組織成員國的談判中,中方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難題。

在談判過程中,中方代表深刻地認識到,中美談判才是入世的重點。在關貿組織成員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員國將不與中國談判,因為美國的觀點就代表了他們的觀點,在當時,與美國達成協議,中國入世便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過漫長的談判,其中主要是和美國的談判。

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多邊協定。關貿總協定成立時,代表中國的是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參與了成立關貿總協定的有關談判,并在有關文件上簽字。從1948年5月21日起,中國正式成為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敗退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于1950年5月,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退出了關貿總協定。1965年,臺灣當局又取得了關貿總協定觀察員資格。

早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后,關貿總協定隨之撤銷了臺灣當局的觀察員資格。

1986年1月,中國政府向來華訪問的關貿總協定總干事表達中國希望恢復關貿總協定席位的愿望。

當時,美國是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在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中國復關的道路上,美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最主要的談判對手。

1986年11月中美兩國在北京就復關問題進行了第一輪雙邊磋商。當時的中方首席代表是沈覺人,美方首席代表是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紐科克。

沈覺人在磋商中代表中國政府,表達希望美方在中國復關問題上給予合作和諒解的愿望,并就中方的復關立場做了說明。

紐科克也代表美國政府,在磋商中提出了中國參加關貿總協定問題的5項基本要求,主要涉及的是中國貿易制度體制、貿易透明度、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問題。

接下來,1987年2月27日至28日,1987年4月18日至25日,雙方又分別在華盛頓和北京舉行第二、第三輪磋商,并在若干問題上達成共識。

1988年12月12日至13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舉行了第四輪磋商。這一輪磋商的意義在于兩國就雙方的貿易往來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議定書草案,使磋商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美貿易額不斷呈強勁攀升勢頭。

1978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額度僅為3000萬美元,進口額為8000萬美元。10年之后的198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額度為3億美元,進口為4?8億美元。這種飛速發(fā)展的勢頭令兩國產業(yè)界和政府人士都深受鼓舞,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雙方的貿易前景極為廣闊。

因此,盡快使中國進入關貿總協定,實現雙方貿易自由化和正?;?,成為了兩國各階層人士的共同認識。

1996年2月,中美雙方舉行第十次磋商,中方對美方提出的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8項要求逐項做出反應。這些要求是美方在1995年11月提出的所謂中國入世“路線圖”。

1996年6月14日,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訪華,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與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舉行正式磋商。

經過5天坦率并富有建設性的會談,17日,雙方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達成一致。這是中美雙邊談判中的一個重要進展,有力地推動了入世談判的進展。

8月9日,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胡兆慶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第二次正式會議將于10月底舉行,屆時,有關各方將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繼續(xù)進行談判。

胡兆慶強調: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沒有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江澤民與克林頓會談

1997年10月28日,應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克林頓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偕夫人王冶坪于當天16時,乘專機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訪問。

這是12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是中美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金秋的華盛頓,和風送爽。江澤民乘坐專機抵達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機場時,受到戈爾副總統和夫人、美國駐華大使尚慕杰和夫人的熱烈歡迎。

機場飄揚著中美兩國國旗。江澤民身著深灰色西裝,神采奕奕,情緒飽滿地走下舷梯。他微笑著向前來歡迎的人們頻頻招手致意。

江澤民走下飛機,同早已迎候在舷梯旁的美國副總統戈爾熱烈握手,互致問候。戈爾副總統表示,熱烈歡迎江澤民來美國訪問??肆诸D總統正期待著與江澤民主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地交換意見。

江澤民感謝克林頓總統的邀請。他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能進一步增進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中國駐美使館、常駐機構及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約300人,舉著“熱烈歡迎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的橫幅在機場迎接。使館兩位女青年向江澤民和夫人獻花。

隨同江澤民訪問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和夫人周寒瓊、特別助理曾慶紅、國務院外辦主任劉華秋、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曾培炎、特別助理滕文生、中國駐美國大使李道豫和夫人葉兆烈、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外經貿部副部長孫振宇、外交部部長助理楊潔篪、特別助理由喜貴等同機抵達。

10月29日上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南草坪,為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當天,華盛頓天氣晴朗,通往白宮的大道兩旁飄揚著中美兩國國旗。美國東部時間10時10分,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克林頓和夫人希拉里出現在白宮南草坪上,他們熱烈握手,互致問候。

站在南草坪上的3000多名美國各界人士鼓掌或揮動中美兩國國旗,熱烈歡迎江澤民。江澤民和克林頓總統登上檢閱臺,樂隊奏中美兩國國歌,鳴禮炮21響。

江澤民在克林頓總統陪同下檢閱儀仗隊??肆诸D總統在歡迎儀式上致辭。他說:

江澤民主席的來訪是在新世紀來臨前夕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責任。讓我們加強彼此之間的紐帶,尋求共同的目標,同時坦誠地、相互尊重地處理存在的分歧。讓我們?yōu)樽訉O后代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林頓說:

我們欽佩中國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所取得的成就。中國人民現在生活得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正在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幾百個國際組織從中國的參加中獲益。

他贊揚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也使美國的青年人獲得教益。

克林頓總統說,美中兩國面臨的挑戰(zhàn)是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前進,這有利于中國、美國和整個世界。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使我們之間的障礙越來越少。我們共同努力就能夠為一個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世界打下基礎,使世界更加和平和繁榮。

江澤民強調說:

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合作潛力,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在事關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共同的責任。世界各國人民和有識之士,都在關注著中美關系發(fā)展的進程。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zhàn)略的眼光,審視和處理兩國關系。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中美雙方制定的三個聯合公報,使我們得以擴大眾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妥善地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我相信,只要繼續(xù)恪守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原則,中美關系就會穩(wěn)定、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江澤民希望中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能夠對世界上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國家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天,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舉行會談。會談結束后發(fā)表的中美聯合聲明說:

中美兩國認為,中國全面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符合雙方的利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雙方同意加緊關于市場準入,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業(yè)標準。農業(yè)等問題和履行世界貿易組織原則的談判,以便中國可以在商業(yè)上有意義的基礎上盡可能早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美聯合聲明》確定了中美關系未來發(fā)展的目標,這就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中美應該加強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吳儀會晤巴爾舍夫斯基

1997年11月2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吳儀與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問題舉行會晤。

在會談中,吳儀說:

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希望中國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克林頓總統承諾,美國將盡一切可能使中國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吳儀希望通過這次會晤,美國能夠把兩國領導人關于盡一切可能使中國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愿望變成現實。

巴爾舍夫斯基說:

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貿易問題上取得了進展。美國愿意與中國共同努力,以加快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

可是,巴爾舍夫斯基并沒有降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價。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晤中,吳儀與巴爾舍夫斯基就包括關稅、非關稅、信息技術產品、服務貿易等問題在內的中美市場準入一攬子協議的框架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最后,巴爾舍夫斯基表示,中國最近提出的關于中國市場準入的一攬子建議,為雙方結束中美市場準入問題的談判奠定了基礎,但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一馬拉松式談判,還要看中國在未來日內瓦中國工作組談判中的“表現”。

吳儀在談判中表現出的理智與果斷,讓對方深感敬佩。當時,外電稱吳儀為“中國鐵娘子”。在談判桌上,吳儀給外界留下堅韌、果敢,而又不失機敏、開放的形象。她行事剛柔相濟、明快干練,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三位女性副總理。

早在1992年中美雙方的知識產權談判,讓全世界人民領略了吳儀“鐵嘴”的風采。剛一落座,美國人想給吳儀來個下馬威,開場白便顯現出來者不善:“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

面對對方的無理,吳儀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

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里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針鋒相對的回答令對方愣了一下,同時對手馬上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女人不簡單。在整個談判過程,既要維護國家利益,向美國人討價還價;又要做出一定的讓步,并且還要讓這讓步能夠被國內接受。

當時,吳儀堅強的個性和機敏的應對令對手對她刮目相看,幾個回合較量下來,讓她的對手美國貿易代表、被稱為國際貿易談判圈中“鐵女人”的卡拉希爾斯由衷地稱贊吳儀:

既是國家利益堅定的維護者,又是堅韌的談判者。

1992年1月17日下午,長達兩年半的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終于有了結果,兩個出色的女人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在一份文件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當天,香港股票市場恒生指數上漲28?98點。

吳儀說:

我一出國,愛國主義感情就尤為強烈,祖國在我心中特別神圣。我忠于我的祖國。

從外經貿部部長到國務委員,吳儀多次出訪,頻頻參加國際性談判,為把中國商品打進世界市場,為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不辭勞苦、嘔心瀝血。

在1997年年末,中國已經與35個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舉行了雙邊市場準入協議的談判,與其中20多個國家的談判進入了尾聲,與其中10多個國家的談判已經結束,與其中9個國家簽署了協議,還與其他一些國家進行了技術核對。

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談判主要集中在關稅、服務貿易和農產品關稅配額這幾個市場準入問題上。由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漫天要價,從而使得談判進展緩慢。

中國代表深知,中美談判之路還十分漫長。江澤民闡述中方原則

1998年6月26日晚上,應江澤民的邀請,前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乘總統專機抵達首都北京。

傍晚的北京,襲人的熱浪已漸漸散去,絲絲涼風撲面而來。20時20分,克林頓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首都機場南停機坪。

前來迎接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在舷梯旁與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希拉里親切握手致意??肆诸D和夫人還同前來迎接的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等一一握手。兩位女青年向克林頓夫婦獻鮮花。

隨后,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在李肇星大使和夫人的陪同下,乘車離開機場前往釣魚臺國賓館下榻。

6月27日上午,江澤民和克林頓在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談。雙方就中美關系和重大的國際和地區(qū)問題深入地交換意見,達成廣泛而重要的共識。會談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和富有成果的。

江澤民首先對克林頓總統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表示熱烈歡迎。江澤民說:

中美元首實現互訪,代表了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事實表明,中美關系的改善與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克林頓說:

這是我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美國總統9年來第一次訪華。這次訪問是在你對美國進行非常成功的訪問8個月后進行的。這表明我們兩國在致力于建立建設性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方面取得的進展,也表明美國絕大多數人都歡迎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fā)展。

克林頓希望他同江澤民坦誠地交談,不僅有助于擴大雙方合作的領域,縮小分歧,而且有助于讓美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中國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國,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中美兩國的友好伙伴關系。

江澤民指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美兩國在事關世界和亞太地區(qū)和平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我們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兩個大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希望看到世界保持和平與安全,在解決熱點問題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中美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積極開展了雙邊經貿合作,共同致力于促進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發(fā)展。我們在保護環(huán)境、打擊國際犯罪以及毒品走私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

在克林頓訪華之前,江澤民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國《新聞周刊》特約編輯兼《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韋茅斯的采訪。在談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時,江澤民說:

這個問題我在1993年第一次同克林頓總統會面時就談到過,今天想闡明這幾點:

第一,世貿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組織,如果沒有中國這樣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參加是不完整的。

第二,中國要參加,毫無疑問是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參加。

第三,中國的參加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我們在市場準入等問題上準備做出更大努力。但是,無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結果如何,我們的改革開放都將繼續(xù)下去,我們同世界各國發(fā)展經貿關系的決心和誠意不會改變。

江澤民最后意味深長地說:

對這個問題,我想借用宋朝大詩人辛棄疾的兩句詩,那就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6月30日,克林頓在參加與上海市民的座談時公開重申,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臺”、“兩個中國”,不支持臺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

克林頓說,他與江主席就美中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增進了相互了解。

克林頓總統訪華對中美關系的發(fā)展無疑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卻不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對中方做出承諾,卻一再要求中方向美國開放市場,特別是金融保險業(yè)市場。朱钅容基會見格林斯潘

1998年底和1999年初,中美雙方都在準備朱?基總理訪美。起先,雙方都希望在朱?基訪美期間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因此在1999年年初,中美雙方舉行密集談判,并取得一些進展。

1月初,北京的天氣十分寒冷。1月12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朱?基在中南海會見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理事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一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和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等參加這次會見。

在會談中,朱?基向格林斯潘介紹去年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他說:

一九九八年東亞金融危機繼續(xù)蔓延,世界金融市場產生動蕩,加上特大洪澇災害等對中國的經濟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對此,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并通過刺激內需等措施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格林斯潘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對中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格林斯潘還向朱?基介紹美國經濟金融發(fā)展情況,并提出中美兩國應該加強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從朱?基的口中,格林斯潘聽到一個頗令他吃驚的消息:中國決定開放市場,包括電信、銀行、保險和農業(yè),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紐約時報》在透露這一消息時分析說,中國當然知道格林斯潘并不主管貿易,但朱?基需要通過他將此意向透露給恰當的人。

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年內中國政府將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營業(yè)性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從現在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個城市和海南省擴大到所有中心城市,試點經營人民幣業(yè)務。這顯然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兩天以后,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邀請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胡楚生等人介紹中國外經貿現狀、形勢、政策,并回答記者提問。

關于外經貿體制改革,胡楚生介紹說,1998年我們對國家重點聯系的千戶國有企業(yè)實行了進出口經營權登記備案制,并從1999年1月起將這一制度擴大到全國6800多家大型工業(yè)企業(yè);首批20家私營生產企業(yè)經批準已獲進出口權;放寬了省市外貿企業(yè)在上海浦東新區(qū)設立子公司的審批條件。

在出口商品管理體制上,中方將取消24種商品的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取消了茶葉和“兩紗兩布”出口的統一經營限制,對人參等27種招標商品實行總量放開下的有條件使用,并將1998年度中美、中歐等紡織品被動配額可分量的15%直接分配給有關自營出口紡織工業(yè)企業(yè),1999年度又擴至20%。

有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胡楚生說:

13年來,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立場不變,熱情未減,希望在今后的談判中,有關方面能充分考慮到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實際承受能力,不要漫天要價,使中國早日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與此同時,美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的態(tài)度也趨于務實。朱钅容基說中國準備讓步

1998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通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其研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并要求在1999年6月提交報告。

這表明,美國開始認真對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了。

1999年1月底,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亞洲協會發(fā)表演講稱,今年是中國入世的最后時機,如果今年內不解決這個問題,那么今年下半年開始的新一輪貿易規(guī)則談判將提高世界貿易組織“門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難度將加大。

巴爾舍夫斯基呼吁中國珍惜這個機會。她同時表示,通過這么多年的談判,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性。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從美國政府官員口中聽到這樣的評論。

不久,巴爾舍夫斯基又在國會上作證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加快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國擔心如果不加入世貿組織,外國投資將減緩;

第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助于中國內部的改革;

第三,中國不想在今年年底開始的新一輪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談判中被排斥在外。

其實,巴爾舍夫斯基只說對了一半。美國政府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趨于務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當時,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李侃如坦言:

美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應該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性,否則會帶來政治上的后果。

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的談判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對待中國所一再堅持的“發(fā)展中國家地位”;二是中國產業(yè)開放時間表。

對于第一個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談判,美方終于承認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但美方同時認為中國是一個“特殊的發(fā)展中國家”,要求中國以“特殊的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對于第二個問題,美國官員李侃如說,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中國顯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但中國又有很好的出口機制,在這一領域并不完全符合發(fā)展中國家的條件,因此與中方的協議將是逐條逐項進行考慮。

鑒于美方態(tài)度趨于務實,中方也準備在美方特別關心的市場準入問題上做出讓步。

中國承諾,到2000年把關稅降到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水平15%,并且有可能再進一步降低10%。到2005年中國將取消仍在執(zhí)行的對300種外國進口商品許可證或配額制度。中國的服務貿易近期開放也將有新的舉措出臺。外貿、零售、旅行社、航空運輸、會計事務所、評估機構、商檢、質檢等行業(yè)中外合資的試點的范圍擴大,數量增加。

由于雙方都持積極態(tài)度,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速度明顯加快。美國有關官員頻頻來到北京,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薩莫斯于1999年2月23日訪問北京。薩莫斯剛走,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又在2月28日訪華。

奧爾布賴特前腳剛離開中國,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后腳就在3月3日趕到了北京。

1999年,是20世紀最后一年,同時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性一年。

當時,中國也在市場準入方面做出進一步承諾。但美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中美關系的改善強烈反彈,在所謂中國“竊取”核技術和衛(wèi)星技術、李文和事件、《加強臺灣安全法案》等一系列問題上攻擊克林頓政府,竭力毒化中美關系的氣氛。

在國內的政治壓力下,克林頓總統在是否實行“一攬子方案”問題上又猶豫起來。

3月3日,巴爾舍夫斯基為磋商中國入世問題匆忙訪華,并受到朱?基的接見。

當天,朱?基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巴爾舍夫斯基一行。雙方就中美關系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問題交換意見。

在會談中,中方提出一攬子讓步方案,主要內容有:廢除禁止外資參與通信事業(yè)的措施;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放寬對柑橘類和小麥等農產品進口的限制。中方希望在這個一攬子方案基礎上達成協議。并強調,為了達成協議,雙方都應該做出妥協。

但巴爾舍夫斯基在會晤后發(fā)表聲明說,兩國談判雖有重要進展,但雙方還存在很大分歧。她的訪華所傳達的信息實際是,在朱?基訪美期間中美兩國能否達成協議尚難斷定。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內部,甚至美國貿易官員之間對于是否可以與中國達成“商業(yè)上可行的”協議意見分歧。

巴爾舍夫斯基知道,商界強烈支持與中國達成一個有實質內容的協議,但美國國會不支持,因此她的態(tài)度也猶豫不定。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支持與中國達成協定,其中多半的原因是希望保持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勢頭。商務部是支持的,但財政部猶豫。國務院也是支持的,但對于中國的人權狀況則關注更多。在朱?基訪美前夕,這種政府內部的辯論變得相當激烈。

3月12日,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透露說,2000年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的談判就要開始,這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3月14日,朱?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進行恢復關貿總協定的地位和進入世貿組織,已經談判了13年,黑頭發(fā)都談成了白頭發(fā)了,該結束這個談判了。”

朱?基強調說:

現在存在這種機遇。第一,是加入了世貿組織的國家知道沒有中國的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就沒有代表性,就是忽視了中國這個潛在的最大市場。第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積累的經驗,使我們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所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提高了監(jiān)管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中國也準備做出最大讓步。

中方的態(tài)度引起美方極大的興趣,似乎中美談判的春天即將來臨。

二、中美談判

●唐玉峰發(fā)言指出:“世貿組織在中國完成復關談判前做出這一決定表明,世貿組織需要中國的參與。”

●江澤民最后意味深長地說:“對這個問題,我想借用宋朝大詩人辛棄疾的兩句詩,那就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朱?基強調說:“現在存在這種機遇……中國也準備做出最大讓步。”

● 中美談判錢其琛會晤美國國務卿

1995年4月17日,在參加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長大會之際,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在紐約會晤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坦誠地交換意見。

中方參加會晤的還有劉華秋副外長、駐美大使李道豫、駐聯合國代表李肇星等;美方參加會晤的有副國務卿塔爾諾夫、戴維斯等。

關于中美關系,錢其琛指出:

經雙方共同努力,中美關系近來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這是令人高興的。但中美關系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對待,采取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來尋求妥善解決。目前世界局勢并不穩(wěn)定。中美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保持良好關系有利于國際局勢的健康發(fā)展。

錢其琛強調:

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是敏感而重要的問題,我們希望美方嚴格遵守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將美臺關系限制在非官方范圍內。中國政府反對任何提升美臺關系,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企圖。

克里斯托弗重申:

一個強大、穩(wěn)定、繁榮和開放的中國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希望美中兩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保持良好、穩(wěn)定、建設性的合作關系。

中美兩國外長還就國際安全和有關地區(qū)問題進行討論,其中包括核不擴散問題。雙方認為,國際核不擴散的成功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愿密切合作推進核不擴散的共同目標。

為促進這種合作,雙方決定兩國官員經常會晤,討論有關問題。

兩國外長認為,核不擴散條約對核不擴散、核裁軍、和平利用核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討論條約延期對保證實現上述目標的價值,并同意為會議成功密切協調。

兩國外長強調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以實現半島無核化的重要性,支持執(zhí)行美朝框架協議。雙方認為,朝鮮北南對話對促進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有關鍵作用。

雙方還就中美之間的核合作協定、導彈不擴散問題聯合聲明進行了討論。雙方還同意就各自國家的武器出口控制制度問題交換意見。

接著,錢其琛和克里斯托弗海談到中國入世的問題??死锼雇懈フf:

美國堅決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將有助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平等競爭。

克里斯托弗還贊揚當年2月份中美就知識產權問題達成的協議。中國成為世貿觀察員

1995年7月11日上午,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

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唐玉峰,在當天上午舉行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發(fā)言指出:

世貿組織在中國完成復關談判前做出這一決定表明,世貿組織需要中國的參與。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

1995年1月1日,世貿組織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結國而努力。

早在1986年7月11日,中國駐日內瓦聯合國常駐代表團代表錢嘉東大使,向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總干事鄧克爾提交中國政府關于恢復中國在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

該申請書說:

中國是關貿總協定創(chuàng)始國之一,現決定申請恢復它在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并準備就此問題同關貿總協定締約各方進行談判。

申請書接著說,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經濟政策,并將繼續(xù)堅持這一政策。中國政府堅信,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將有助于擴大它同締約各方的經濟貿易關系,中國作為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參加總協定的工作將有利于促進總協定目標的實現。

中國政府在申請書中闡明復關的三項原則:

以恢復方式參加關貿總協定,而非重新加入;以關稅減讓為承諾條件,而非承擔具體進口義務;以發(fā)展中國家地位享受相應的待遇,并承擔與我國經濟和貿易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義務。

申請書強調指出:

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期望得到與其他發(fā)展中締約國相同的待遇。

中國政府的這一步驟,引起關貿總協定各締約國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反響。接著,中國與關貿協定成員國展開了馬拉松式的談判。

1994年年底,在關貿中國工作組第十九次會議未能就中國復關問題達成協議后,中國代表團曾宣布不再主動要求舉行多邊和雙邊談判。

此后,在各締約方的多次要求下,中國代表團于1995年5月份參加當年的第一輪非正式磋商。盡管這輪磋商進展有限,各締約方仍普遍表示希望談判能繼續(xù)進行。

7月6日,歐洲聯盟副主席布里坦在布魯塞爾會見了前來參加第二輪非正式磋商的中國代表團團長龍永圖。他表示,歐盟將真誠地支持中國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在接下來的兩周磋商中,中國代表團將與各方就市場準入、服務貿易等問題分別舉行雙邊談判;此后還將舉行為期一周的多邊磋商并起草中國復關議定書。

7月26日,龍永圖在日內瓦拜會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韓國前工商貿易部長官金?壽。在談話中,龍永圖強調:

新的世界貿易組織應增強發(fā)展中國家的作用,改變過去關貿總協定長期以來由個別主要締約方說了算的局面。

龍永圖說:

中國支持多邊經濟貿易體制,但這種體制應該基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愿意遵守國際經濟貿易規(guī)則,但國際規(guī)則必須由所有締約方不分大小,不論貧富公平參與,民主制定,必須平衡地反映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的利益。世貿組織應該認真聽取發(fā)展中國家和其他中小締約方的聲音。

金?壽表示希望中國盡快加入世貿組織。他認為中國的加入有助于加強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地位,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的現狀。

金?壽主管20多個申請方目前正在進行的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他表示世貿組織秘書處將在這些談判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復關非正式磋商的雙邊談判已于當月24日結束,和大多數締約方的磋商都取得了進展,同三分之一的締約方已達成了協議。

當天,多邊談判在中國工作組主席吉拉德的主持下開始。

當時,一位熟悉談判情況的中國官員透露:

由于前些日子中國與多數締約方在雙邊磋商中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會議本應取得較大的進展,但由于個別主要締約方再次公開阻撓起草議定書文本,談判進行得相當艱苦。

1995年11月,中國復關談判正式轉為入世談判。1996年2月,中美雙方舉行第十次磋商,中方對美方提出的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8項要求逐項做出反應。

這些要求是美方在1995年11月提出的所謂中國入世“路線圖”。

1996年3月,工作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在入世談判中,中方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以發(fā)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貿組織。

2、以烏拉圭回合協議為基礎,承擔與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義務。

3、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平衡的原則。中美雙方此后的談判不僅涉及貨物貿易,而且包括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市場準入等廣泛的問題。

6月14日,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訪華,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與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舉行正式磋商。

經過5天坦率并富有建設性的會談,17日,雙方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達成一致。這是中美雙邊談判中的一個重要進展。

在后來的1996年9月中旬和10月份,中美分別在北京與華盛頓舉行第十一輪和第十二輪磋商。

1996年底和1997年初,中國在北京先后與加拿大、日本、歐盟。美國舉行雙邊磋商。其中,中歐為第七輪磋商,中美為第十三輪磋商。龍永圖率團赴日內瓦

1996年3月20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正式多邊磋商開始在日內瓦舉行。

外經貿部部長助理龍永圖率中國代表團趕赴日內瓦,與世貿組織的20多個成員的代表團進行會談。

這次磋商前,中國代表團向世貿組織提交了4000多種商品降低關稅和170種商品取消進口許可證和配額的詳細清單,同時還提交了關于產業(yè)政策、農業(yè)政策以及商品檢驗體制的說明等文件。

中國代表團還提交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所有成員必須同中國互相給予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取消對華單邊配額限制的書面要求。

在兩天的非正式磋商之后,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將于3月22日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隨后將開始雙邊磋商。

其實,中國入世談判最大的對手是美國,在與墨西哥的談判中,中墨雙方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簽訂了所有協議。在與其他30多個世貿組織成員國的談判中,中方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難題。

在談判過程中,中方代表深刻地認識到,中美談判才是入世的重點。在關貿組織成員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員國將不與中國談判,因為美國的觀點就代表了他們的觀點,在當時,與美國達成協議,中國入世便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過漫長的談判,其中主要是和美國的談判。

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多邊協定。關貿總協定成立時,代表中國的是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參與了成立關貿總協定的有關談判,并在有關文件上簽字。從1948年5月21日起,中國正式成為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敗退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于1950年5月,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退出了關貿總協定。1965年,臺灣當局又取得了關貿總協定觀察員資格。

早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后,關貿總協定隨之撤銷了臺灣當局的觀察員資格。

1986年1月,中國政府向來華訪問的關貿總協定總干事表達中國希望恢復關貿總協定席位的愿望。

當時,美國是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在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中國復關的道路上,美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最主要的談判對手。

1986年11月中美兩國在北京就復關問題進行了第一輪雙邊磋商。當時的中方首席代表是沈覺人,美方首席代表是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紐科克。

沈覺人在磋商中代表中國政府,表達希望美方在中國復關問題上給予合作和諒解的愿望,并就中方的復關立場做了說明。

紐科克也代表美國政府,在磋商中提出了中國參加關貿總協定問題的5項基本要求,主要涉及的是中國貿易制度體制、貿易透明度、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問題。

接下來,1987年2月27日至28日,1987年4月18日至25日,雙方又分別在華盛頓和北京舉行第二、第三輪磋商,并在若干問題上達成共識。

1988年12月12日至13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舉行了第四輪磋商。這一輪磋商的意義在于兩國就雙方的貿易往來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議定書草案,使磋商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美貿易額不斷呈強勁攀升勢頭。

1978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額度僅為3000萬美元,進口額為8000萬美元。10年之后的198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額度為3億美元,進口為4?8億美元。這種飛速發(fā)展的勢頭令兩國產業(yè)界和政府人士都深受鼓舞,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雙方的貿易前景極為廣闊。

因此,盡快使中國進入關貿總協定,實現雙方貿易自由化和正?;?,成為了兩國各階層人士的共同認識。

1996年2月,中美雙方舉行第十次磋商,中方對美方提出的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8項要求逐項做出反應。這些要求是美方在1995年11月提出的所謂中國入世“路線圖”。

1996年6月14日,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訪華,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與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舉行正式磋商。

經過5天坦率并富有建設性的會談,17日,雙方就中美知識產權問題達成一致。這是中美雙邊談判中的一個重要進展,有力地推動了入世談判的進展。

8月9日,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胡兆慶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第二次正式會議將于10月底舉行,屆時,有關各方將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繼續(xù)進行談判。

胡兆慶強調: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沒有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江澤民與克林頓會談

1997年10月28日,應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克林頓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偕夫人王冶坪于當天16時,乘專機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訪問。

這是12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是中美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金秋的華盛頓,和風送爽。江澤民乘坐專機抵達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機場時,受到戈爾副總統和夫人、美國駐華大使尚慕杰和夫人的熱烈歡迎。

機場飄揚著中美兩國國旗。江澤民身著深灰色西裝,神采奕奕,情緒飽滿地走下舷梯。他微笑著向前來歡迎的人們頻頻招手致意。

江澤民走下飛機,同早已迎候在舷梯旁的美國副總統戈爾熱烈握手,互致問候。戈爾副總統表示,熱烈歡迎江澤民來美國訪問??肆诸D總統正期待著與江澤民主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地交換意見。

江澤民感謝克林頓總統的邀請。他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能進一步增進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中國駐美使館、常駐機構及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約300人,舉著“熱烈歡迎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的橫幅在機場迎接。使館兩位女青年向江澤民和夫人獻花。

隨同江澤民訪問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和夫人周寒瓊、特別助理曾慶紅、國務院外辦主任劉華秋、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曾培炎、特別助理滕文生、中國駐美國大使李道豫和夫人葉兆烈、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外經貿部副部長孫振宇、外交部部長助理楊潔篪、特別助理由喜貴等同機抵達。

10月29日上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南草坪,為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當天,華盛頓天氣晴朗,通往白宮的大道兩旁飄揚著中美兩國國旗。美國東部時間10時10分,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克林頓和夫人希拉里出現在白宮南草坪上,他們熱烈握手,互致問候。

站在南草坪上的3000多名美國各界人士鼓掌或揮動中美兩國國旗,熱烈歡迎江澤民。江澤民和克林頓總統登上檢閱臺,樂隊奏中美兩國國歌,鳴禮炮21響。

江澤民在克林頓總統陪同下檢閱儀仗隊??肆诸D總統在歡迎儀式上致辭。他說:

江澤民主席的來訪是在新世紀來臨前夕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責任。讓我們加強彼此之間的紐帶,尋求共同的目標,同時坦誠地、相互尊重地處理存在的分歧。讓我們?yōu)樽訉O后代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林頓說:

我們欽佩中國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所取得的成就。中國人民現在生活得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正在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幾百個國際組織從中國的參加中獲益。

他贊揚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也使美國的青年人獲得教益。

克林頓總統說,美中兩國面臨的挑戰(zhàn)是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前進,這有利于中國、美國和整個世界。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使我們之間的障礙越來越少。我們共同努力就能夠為一個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世界打下基礎,使世界更加和平和繁榮。

江澤民強調說:

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合作潛力,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在事關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共同的責任。世界各國人民和有識之士,都在關注著中美關系發(fā)展的進程。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zhàn)略的眼光,審視和處理兩國關系。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中美雙方制定的三個聯合公報,使我們得以擴大眾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妥善地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我相信,只要繼續(xù)恪守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原則,中美關系就會穩(wěn)定、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江澤民希望中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能夠對世界上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國家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天,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舉行會談。會談結束后發(fā)表的中美聯合聲明說:

中美兩國認為,中國全面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符合雙方的利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雙方同意加緊關于市場準入,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業(yè)標準。農業(yè)等問題和履行世界貿易組織原則的談判,以便中國可以在商業(yè)上有意義的基礎上盡可能早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美聯合聲明》確定了中美關系未來發(fā)展的目標,這就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中美應該加強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吳儀會晤巴爾舍夫斯基

1997年11月2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吳儀與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問題舉行會晤。

在會談中,吳儀說:

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希望中國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克林頓總統承諾,美國將盡一切可能使中國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吳儀希望通過這次會晤,美國能夠把兩國領導人關于盡一切可能使中國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愿望變成現實。

巴爾舍夫斯基說:

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貿易問題上取得了進展。美國愿意與中國共同努力,以加快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

可是,巴爾舍夫斯基并沒有降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價。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晤中,吳儀與巴爾舍夫斯基就包括關稅、非關稅、信息技術產品、服務貿易等問題在內的中美市場準入一攬子協議的框架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最后,巴爾舍夫斯基表示,中國最近提出的關于中國市場準入的一攬子建議,為雙方結束中美市場準入問題的談判奠定了基礎,但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一馬拉松式談判,還要看中國在未來日內瓦中國工作組談判中的“表現”。

吳儀在談判中表現出的理智與果斷,讓對方深感敬佩。當時,外電稱吳儀為“中國鐵娘子”。在談判桌上,吳儀給外界留下堅韌、果敢,而又不失機敏、開放的形象。她行事剛柔相濟、明快干練,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三位女性副總理。

早在1992年中美雙方的知識產權談判,讓全世界人民領略了吳儀“鐵嘴”的風采。剛一落座,美國人想給吳儀來個下馬威,開場白便顯現出來者不善:“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

面對對方的無理,吳儀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

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里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針鋒相對的回答令對方愣了一下,同時對手馬上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女人不簡單。在整個談判過程,既要維護國家利益,向美國人討價還價;又要做出一定的讓步,并且還要讓這讓步能夠被國內接受。

當時,吳儀堅強的個性和機敏的應對令對手對她刮目相看,幾個回合較量下來,讓她的對手美國貿易代表、被稱為國際貿易談判圈中“鐵女人”的卡拉希爾斯由衷地稱贊吳儀:

既是國家利益堅定的維護者,又是堅韌的談判者。

1992年1月17日下午,長達兩年半的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終于有了結果,兩個出色的女人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在一份文件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當天,香港股票市場恒生指數上漲28?98點。

吳儀說:

我一出國,愛國主義感情就尤為強烈,祖國在我心中特別神圣。我忠于我的祖國。

從外經貿部部長到國務委員,吳儀多次出訪,頻頻參加國際性談判,為把中國商品打進世界市場,為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不辭勞苦、嘔心瀝血。

在1997年年末,中國已經與35個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舉行了雙邊市場準入協議的談判,與其中20多個國家的談判進入了尾聲,與其中10多個國家的談判已經結束,與其中9個國家簽署了協議,還與其他一些國家進行了技術核對。

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談判主要集中在關稅、服務貿易和農產品關稅配額這幾個市場準入問題上。由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漫天要價,從而使得談判進展緩慢。

中國代表深知,中美談判之路還十分漫長。江澤民闡述中方原則

1998年6月26日晚上,應江澤民的邀請,前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乘總統專機抵達首都北京。

傍晚的北京,襲人的熱浪已漸漸散去,絲絲涼風撲面而來。20時20分,克林頓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首都機場南停機坪。

前來迎接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和夫人劉永清,在舷梯旁與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希拉里親切握手致意??肆诸D和夫人還同前來迎接的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等一一握手。兩位女青年向克林頓夫婦獻鮮花。

隨后,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在李肇星大使和夫人的陪同下,乘車離開機場前往釣魚臺國賓館下榻。

6月27日上午,江澤民和克林頓在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談。雙方就中美關系和重大的國際和地區(qū)問題深入地交換意見,達成廣泛而重要的共識。會談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和富有成果的。

江澤民首先對克林頓總統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表示熱烈歡迎。江澤民說:

中美元首實現互訪,代表了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事實表明,中美關系的改善與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克林頓說:

這是我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美國總統9年來第一次訪華。這次訪問是在你對美國進行非常成功的訪問8個月后進行的。這表明我們兩國在致力于建立建設性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方面取得的進展,也表明美國絕大多數人都歡迎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fā)展。

克林頓希望他同江澤民坦誠地交談,不僅有助于擴大雙方合作的領域,縮小分歧,而且有助于讓美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中國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國,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中美兩國的友好伙伴關系。

江澤民指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美兩國在事關世界和亞太地區(qū)和平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我們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兩個大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希望看到世界保持和平與安全,在解決熱點問題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中美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積極開展了雙邊經貿合作,共同致力于促進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發(fā)展。我們在保護環(huán)境、打擊國際犯罪以及毒品走私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

在克林頓訪華之前,江澤民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國《新聞周刊》特約編輯兼《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韋茅斯的采訪。在談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時,江澤民說:

這個問題我在1993年第一次同克林頓總統會面時就談到過,今天想闡明這幾點:

第一,世貿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組織,如果沒有中國這樣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參加是不完整的。

第二,中國要參加,毫無疑問是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參加。

第三,中國的參加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我們在市場準入等問題上準備做出更大努力。但是,無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結果如何,我們的改革開放都將繼續(xù)下去,我們同世界各國發(fā)展經貿關系的決心和誠意不會改變。

江澤民最后意味深長地說:

對這個問題,我想借用宋朝大詩人辛棄疾的兩句詩,那就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6月30日,克林頓在參加與上海市民的座談時公開重申,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臺”、“兩個中國”,不支持臺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

克林頓說,他與江主席就美中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增進了相互了解。

克林頓總統訪華對中美關系的發(fā)展無疑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卻不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對中方做出承諾,卻一再要求中方向美國開放市場,特別是金融保險業(yè)市場。朱钅容基會見格林斯潘

1998年底和1999年初,中美雙方都在準備朱?基總理訪美。起先,雙方都希望在朱?基訪美期間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因此在1999年年初,中美雙方舉行密集談判,并取得一些進展。

1月初,北京的天氣十分寒冷。1月12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朱?基在中南海會見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理事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一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和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等參加這次會見。

在會談中,朱?基向格林斯潘介紹去年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他說:

一九九八年東亞金融危機繼續(xù)蔓延,世界金融市場產生動蕩,加上特大洪澇災害等對中國的經濟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對此,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并通過刺激內需等措施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格林斯潘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對中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格林斯潘還向朱?基介紹美國經濟金融發(fā)展情況,并提出中美兩國應該加強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從朱?基的口中,格林斯潘聽到一個頗令他吃驚的消息:中國決定開放市場,包括電信、銀行、保險和農業(yè),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紐約時報》在透露這一消息時分析說,中國當然知道格林斯潘并不主管貿易,但朱?基需要通過他將此意向透露給恰當的人。

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年內中國政府將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營業(yè)性分支機構的地域限制,從現在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個城市和海南省擴大到所有中心城市,試點經營人民幣業(yè)務。這顯然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兩天以后,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邀請外經貿部新聞發(fā)言人胡楚生等人介紹中國外經貿現狀、形勢、政策,并回答記者提問。

關于外經貿體制改革,胡楚生介紹說,1998年我們對國家重點聯系的千戶國有企業(yè)實行了進出口經營權登記備案制,并從1999年1月起將這一制度擴大到全國6800多家大型工業(yè)企業(yè);首批20家私營生產企業(yè)經批準已獲進出口權;放寬了省市外貿企業(yè)在上海浦東新區(qū)設立子公司的審批條件。

在出口商品管理體制上,中方將取消24種商品的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取消了茶葉和“兩紗兩布”出口的統一經營限制,對人參等27種招標商品實行總量放開下的有條件使用,并將1998年度中美、中歐等紡織品被動配額可分量的15%直接分配給有關自營出口紡織工業(yè)企業(yè),1999年度又擴至20%。

有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胡楚生說:

13年來,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立場不變,熱情未減,希望在今后的談判中,有關方面能充分考慮到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實際承受能力,不要漫天要價,使中國早日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與此同時,美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的態(tài)度也趨于務實。朱钅容基說中國準備讓步

1998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通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其研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并要求在1999年6月提交報告。

這表明,美國開始認真對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了。

1999年1月底,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亞洲協會發(fā)表演講稱,今年是中國入世的最后時機,如果今年內不解決這個問題,那么今年下半年開始的新一輪貿易規(guī)則談判將提高世界貿易組織“門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難度將加大。

巴爾舍夫斯基呼吁中國珍惜這個機會。她同時表示,通過這么多年的談判,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性。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從美國政府官員口中聽到這樣的評論。

不久,巴爾舍夫斯基又在國會上作證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加快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國擔心如果不加入世貿組織,外國投資將減緩;

第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助于中國內部的改革;

第三,中國不想在今年年底開始的新一輪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談判中被排斥在外。

其實,巴爾舍夫斯基只說對了一半。美國政府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趨于務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當時,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李侃如坦言:

美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應該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性,否則會帶來政治上的后果。

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的談判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對待中國所一再堅持的“發(fā)展中國家地位”;二是中國產業(yè)開放時間表。

對于第一個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談判,美方終于承認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但美方同時認為中國是一個“特殊的發(fā)展中國家”,要求中國以“特殊的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對于第二個問題,美國官員李侃如說,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中國顯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但中國又有很好的出口機制,在這一領域并不完全符合發(fā)展中國家的條件,因此與中方的協議將是逐條逐項進行考慮。

鑒于美方態(tài)度趨于務實,中方也準備在美方特別關心的市場準入問題上做出讓步。

中國承諾,到2000年把關稅降到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水平15%,并且有可能再進一步降低10%。到2005年中國將取消仍在執(zhí)行的對300種外國進口商品許可證或配額制度。中國的服務貿易近期開放也將有新的舉措出臺。外貿、零售、旅行社、航空運輸、會計事務所、評估機構、商檢、質檢等行業(yè)中外合資的試點的范圍擴大,數量增加。

由于雙方都持積極態(tài)度,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速度明顯加快。美國有關官員頻頻來到北京,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薩莫斯于1999年2月23日訪問北京。薩莫斯剛走,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又在2月28日訪華。

奧爾布賴特前腳剛離開中國,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后腳就在3月3日趕到了北京。

1999年,是20世紀最后一年,同時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性一年。

當時,中國也在市場準入方面做出進一步承諾。但美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中美關系的改善強烈反彈,在所謂中國“竊取”核技術和衛(wèi)星技術、李文和事件、《加強臺灣安全法案》等一系列問題上攻擊克林頓政府,竭力毒化中美關系的氣氛。

在國內的政治壓力下,克林頓總統在是否實行“一攬子方案”問題上又猶豫起來。

3月3日,巴爾舍夫斯基為磋商中國入世問題匆忙訪華,并受到朱?基的接見。

當天,朱?基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巴爾舍夫斯基一行。雙方就中美關系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問題交換意見。

在會談中,中方提出一攬子讓步方案,主要內容有:廢除禁止外資參與通信事業(yè)的措施;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放寬對柑橘類和小麥等農產品進口的限制。中方希望在這個一攬子方案基礎上達成協議。并強調,為了達成協議,雙方都應該做出妥協。

但巴爾舍夫斯基在會晤后發(fā)表聲明說,兩國談判雖有重要進展,但雙方還存在很大分歧。她的訪華所傳達的信息實際是,在朱?基訪美期間中美兩國能否達成協議尚難斷定。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內部,甚至美國貿易官員之間對于是否可以與中國達成“商業(yè)上可行的”協議意見分歧。

巴爾舍夫斯基知道,商界強烈支持與中國達成一個有實質內容的協議,但美國國會不支持,因此她的態(tài)度也猶豫不定。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支持與中國達成協定,其中多半的原因是希望保持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勢頭。商務部是支持的,但財政部猶豫。國務院也是支持的,但對于中國的人權狀況則關注更多。在朱?基訪美前夕,這種政府內部的辯論變得相當激烈。

3月12日,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透露說,2000年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的談判就要開始,這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3月14日,朱?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進行恢復關貿總協定的地位和進入世貿組織,已經談判了13年,黑頭發(fā)都談成了白頭發(fā)了,該結束這個談判了。”

朱?基強調說:

現在存在這種機遇。第一,是加入了世貿組織的國家知道沒有中國的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就沒有代表性,就是忽視了中國這個潛在的最大市場。第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積累的經驗,使我們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所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提高了監(jiān)管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中國也準備做出最大讓步。

中方的態(tài)度引起美方極大的興趣,似乎中美談判的春天即將來臨。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